第九章(1 / 2)

第九章

火攻篇

【原文】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其兵靜而勿攻,及其火央,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之。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複喜,慍可複悅,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

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譯文】

孫子說:火攻的方法一般有五種。一是火燒敵軍人馬,二是火燒敵軍儲備的糧草,三是火燒敵軍輜重,四是火燒敵軍倉庫,五是火燒敵軍的通道與運輸設施。

實施火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火攻的器材必須事先準備就緒。放火要看準天時,起火要選好有利時機。火攻的天時,是指氣候幹燥;火攻的時間,是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四個星宿的時候,凡是月亮經過這四個星宿的時候,就是起風的時辰。

凡是用火攻敵,都必須根據以上五種情況所引起的不同變化,靈活運用兵力接應。如果從敵營內部放火,就應該及早派兵從外部接應攻擊。如果敵營內已經起火,但敵軍仍然保持鎮靜時,就應該耐心觀察等待,而不可馬上進攻;等到火勢十分旺盛時,再根據情況決策,可以進攻就發起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進攻。也可以從敵營外部放火,這樣就不必等待有人從內部接應,隻要時機適合就可以放火攻擊。火攻應從上風處發起,不能從下風頭進攻敵人。白天風刮得很久,到夜晚風就會停止。

凡是領兵打仗都必須懂得五種火攻形式的變化不同,並根據天時氣候變化的規律,等待火攻的時機。

用火攻輔助軍隊進攻,效果十分顯著,用水攻輔助軍隊進攻,可以大大增強攻勢。水攻可以隔斷敵軍的陣形、聯係和運輸,但不能像火攻那樣毀滅敵軍的兵馬和軍需。

打了勝仗、占領了敵人的陣地,卻不能鞏固勝利果實,是很危險的,這就叫做“費留”。所以說,明智的國君應該慎重考慮這一問題,賢良的將帥要認真處理這一問題。沒有好處就不要采取行動,沒有必勝的把握就不要用兵,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危急關頭就不要開戰。國君不能因為一時的氣憤而發動戰爭,將帥不能因為一時的怨恨而出陣交戰。隻要符合國家的利益,就可以出兵,不符合國家的利益便停止行動。憤怒之後還可以重新歡喜,怨恨之後也可以再有高興,但是國家滅亡了便不複存在,人死了就不會重生。

所以,對於戰爭,明智的國君要慎重對待,優秀的將帥要小心警惕,這是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重要原則。

用間篇

【原文】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鄉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