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第二章

負書而行

這個寓言告誡人們,學不會學問是愚笨;討厭學問甚至憎惡它,那就是愚頑了。

此典出自《韓非子·喻老》。

王壽背著一大包書走路,在路上遇到了徐馮。

徐馮說:“做事情,是人們的行為。人們的行為都是在合適的時候中產生的,所以說,智者沒有固定不變的行為。書本上所記載的都是人們的言論。言論是由人們的知識而產生的,所以說知者不藏書。現在,你為什麼要背著書走路呢?”

聽了他的話,王壽便燒掉了那些書。

甘拜下風

“甘拜下風”的這個典故比喻打心眼裏佩服,自認不如對方。

此典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春秋時,晉國因為鬧災荒,國內缺糧,便派使臣到秦國買糧。秦穆公和大臣商議後,決定答應晉國的要求,並派了很多人,把大批的糧食送到了晉國。過了一年,秦國國內鬧災荒,而晉國倒是五穀豐收。這時秦國又派人到晉國買糧。可是,晉惠公不但不肯把糧食賣給秦國,反而想趁著秦國鬧災荒的時機,派兵侵犯秦國。

公元前645年,晉惠公果然派兵攻打秦國。秦國國君秦穆公見晉惠公這樣忘恩負義,便親自帶領大軍前來迎戰。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晉軍戰敗,晉惠公和大將韓簡都當了俘虜。晉國的大夫披頭散發,走出帳篷,跟隨著晉侯。秦穆公看到他們垂頭喪氣的樣子,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何這麼淒慘呀?我這次帶著你們的國君回到秦國,不會傷害他的。”晉大夫連連作揖,對秦穆公說:“君王踩著後土而頂著皇天,皇天後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甘拜下風。”

弓人之妻

這篇典故告誡人們,要珍惜一件物品,首先要懂得它的價值。

此典出自韓嬰《韓詩外傳》。

齊景公命人製造一張弓,這個人做了三年才做成。景公拿著這張弓去射箭,射不穿鎧甲的三層鐵片。景公非常惱怒,要殺做弓的人。做弓人的妻子去見景公說:“我是蔡國人的女兒,做弓人的妻子。這張弓,是用從泰山向陽坡上找來的桑柘木,騂牛的角,楚國麋的筋,黃河裏的魚皮熬製的膠做成的。這四種材料是從天下精選出來的最好的材料,用這種材料做成的弓不應當隻射穿這樣少的鎧甲片。況且我聽說過,奚仲造的車子自己不能跑;莫耶寶劍雖然鋒利,自己不能砍斷東西,都必須會有人使用它。射箭的方法,手要像攀著樹枝,手掌要像握著雞蛋,四個指頭像斷了的短棍,右手射出,左手毫無感覺。這就是射箭的方法。”景公把這些方法作為準則再去射箭,竟射穿了七層鎧甲片。於是這位蔡國女人的丈夫也馬上被放了出來。

公輸為鵲

“公輸為鵲”這個典故是比喻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即使做得再精巧,也毫無所用。

此典出自《墨子·魯問》:“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

公輸子用竹木做了一隻鵲鳥。做成以後,打開開關,鵲鳥展動翅羽,直上九霄,飛了三天,還沒落下來。公輸子非常得意。

墨子知道後,對公輸子說:“您嘔心瀝血製作這隻會飛的木鵲,還沒有一個普通匠人做車轄有意義。您看,他們花費很短的時間,使用極少的木料,做成之後插在車軸兩端,便可經受五十石的重壓。因此說,製作的東西能給人帶來好處,才能稱為‘巧’;否則,沒有實用價值,隻能叫‘笨拙’罷了。”

鬼斧神工

“鬼斧神工”形容製作技藝高超、精妙。

此典出自《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之後,大興土木,建造了很多宮殿樓台;其中有一座名叫“雲明台”,特別宏偉。據說,建造這座台時,有兩個工匠不用梯子、支架及繩索,能在空中揮斧弄鑿,從子夜(午夜)到午時(正午)這麼短短的時間,就能全部完工,因而這座台又稱“子午台”;當時人們稱這兩個工匠精巧的手藝和快捷的工作為“鬼斧”,意思是說不是凡人所能做得到的。

西域騫宵國向秦始皇貢獻了一個著名的雕刻匠,名叫裔烈,秦始皇命他用玉石雕成各種獸類,每雕成一件,他便在那野獸胸前刻上完工的日期,但所有野獸都沒有刻上眼睛。有一天,秦始皇見兩隻玉虎沒有眼睛,便用筆替它們各加上了一隻眼睛,誰知過了幾天,那對玉虎忽然不見了。到了第二年,西域有個國家進貢了兩隻白虎,秦始皇發覺白虎胸前都烙有日期,而且都隻有一隻眼睛,覺得很奇怪,就派人查了一下,和失蹤的玉虎雕刻日期正好相同,便叫人把兩隻白虎的眼睛挖下來,它們竟又變成為玉虎了。人們驚歎於裔烈的技巧,就稱之“神工”。

衡石量書

“衡石量書”的本意是指,用衡器稱取各種表奏等文件。後來,“衡石量書”比喻執政者不辭辛苦,勤於政事。

此典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韓、趙、魏、燕、齊諸國,統一天下後,日益驕橫,嚴加統治。特別是對一些儒生,更是不留情麵,動不動就加以指責、處罰,引起儒生們強烈的不滿。儒生中有兩個人,一個是侯生,一個盧生,兩人有些膽量,時常私下議論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有一次,他們二人私下議論說,秦始皇這個人,天性剛愎自用,專橫跋扈,以為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人可以趕得上他。專門任用獄吏,不信任有學問的儒士。丞相和大臣們全都唯唯諾諾,對他唯命是從。他不聽取不同意見,驕橫自大,所以下邊的人都處心積慮地討好他,誰都不敢指出他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