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三 章(1 / 2)

第三十三章、

蘇國的夏天過了一半的時候,有一日突然傳來了秦斂堅持要塞質子給蘇國的消息。

其實自我蘇醒以來有關秦斂的消息並不很多,然而每一件又都比較重要。比如說秦斂調養了三個月,終於又恢複了文能七步成詩武能七步穿楊的英明神武模樣。比如說秦斂恢複上朝的第一天就有南朝臣子把選秀的奏折呈了上去,但很快又被秦斂淡淡一句“此事稍後再議”給駁了回去。再比如說秦斂在輸人輸兵又輸城的情況下仍然一副從容沉穩的模樣,與蘇國的外交不鹹不淡,並且自始至終都氣勢儼然。

直到他突然不打招呼,將此前擱置一邊的質子話題重新提起,遣使者到訪,言辭懇切,附上文書一份,還說要親自送過來。

那份文書恰好被我也看到,文如其人一般從容沉穩,是秦斂的親筆。

我把那份文書反反複複看了數遍,每個字每句話我都認得,但組合成一篇文,我就不知道秦斂到底懷著什麼心思了。不過蘇啟卻不管這些,他隻知道他不需要質子,更不需要秦斂過來,遂對秦斂這番行為拒絕得十分幹脆,回給南朝使者的僅一個字:“不。”

然而這一次秦斂一改往日清貴矜持的外交態度,變得有些死纏爛打。很快他又遣了使者回來,說為表誠意,願以一名皇室宗弟為質,並贈與蘇國一座城池,以結未來數十年邊境和睦共處。

蘇啟對質子不感興趣,但對那座十分富饒的城池很感興趣。他本來很想對秦斂這番話表示嗤之以鼻,無奈秦斂允諾的一座城池實在太富有誘惑力,到手的白肉是無論如何不能白白飛走的,即便知道這裏麵必定有隱情,蘇啟也還是在集結了重臣商議兩個晚上之後,最終對秦斂的提議表示了同意。隻不過蘇啟也甚是無賴,南朝要送質子和城池過來,他卻隻象征性地送了點玉器表示謝意,絲毫沒有打算禮尚往來將質子湊成雙的意思。

數日後,南朝的質子帶著文書和隨從來到蘇國都城。

據說這名質子也姓秦,單字一個恪。秦恪其人,我在南朝時僅僅有所耳聞,知道有這樣一個人,是秦斂的表弟,性別為男,至於其他,一無所知。

不過好在還有蘇啟專門用於負責打聽各種消息的暗影樓。很快我就對秦恪這個人有了初步印象,小秦斂兩歲,尚未婚娶,是安國公秦斐的獨子。熟讀詩書而不通武功,為人安靜有禮,容貌不錯,學識不錯,品德不錯,總之一切都是不錯,其實身為皇親貴胄,能做到這些都不錯已經很不容易,最起碼連蘇啟都沒有全做到這些,蘇啟的品德差極了,學識也僅僅是擅長治國謀略的那一部分。

如果秦恪沒有被作為質子送來蘇國,他應該也能稱得上是南朝諸多閨閣小姐心目中的魂牽夢縈之人。隻不過生不逢時,秦恪上頭還有個什麼都能拔出一籌的秦斂壓著,第一名與第二名所受人關注的程度總是相差很遠,因此秦恪不怎麼被世人所聽說,想想也就不足為奇。

本來最初時,秦斂說要親自送這位表弟過來,並且順便同蘇啟會晤一番,文書的大體意思似乎是說好久不見,他對蘇兄很是想念,大家不妨一起喝喝茶,敘敘舊,再討論討論治國心得。可蘇啟不想通情達理的時候真是天殺的討厭,先是將文書故意扣下裝作沒有收到,等過了幾日秦斂已經啟程,離京二百裏的時候才仿佛突然想起來一樣,無意中從墊桌腳的東西裏麵重新摳出了那封文書。

蘇啟在懲罰了一番大字不識一個的宮女之後,才慢吞吞回給秦斂一封言談很不客氣的文書,大體意思是說跟秦斂這種無品無德兼手下敗將的人無茶好喝無舊可敘,更無心得可與之傳說,因此請他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一路好走恕不歡迎。

不過看來跟蘇啟這等無底線無節操的無恥之徒打的交道多了,秦斂這次乖覺不少。也同樣裝作沒有收到蘇啟的回信,直至快到蘇國地界,才姍姍來遲地回複給蘇啟,很是厚臉皮地稱自己遠來是客,更何況還是滿載而來的客人,蘇啟身為一國之君,理應大度,還是趕緊前來迎接為妙。

接著蘇啟一邊很是熱情洋溢地開了蘇國邊境的大門,聲稱自己會在距蘇國都城五十公裏的地方等著迎接他,以示東道主的厚道和好客,一邊暗中連派刺客,以每天兩次的高頻率在蘇國的地盤上行刺秦斂,且招招下了死手,讓秦斂自從進入蘇國之後便狼狽不堪,護衛暗衛統統應接不暇草木皆兵,到了第十天終於難以忍受,集體跪求秦斂回國。

如此一來二往,秦斂終究還是沒能來到蘇國都城,在倒數第八天率眾人打道回府。

我後來在聽說了整個故事始末後,簡直覺得這情節發展得是無語凝噎,離譜至極。這哪裏是兩個君主應該具有的風範氣度,活脫脫就是兩個十幾歲的青年在互相鬥氣。

秦恪覲見蘇啟的那一天,我正在晨曦殿中十分懶散地翻看話本。據說蘇啟本要將秦恪安置在京郊的一座府邸,然而不巧的是秦恪入住第二天那裏就莫名其妙地走了水,把所有可以燒成灰的東西都燒成了灰。蘇啟一邊冷嘲熱諷說秦恪真是南朝派來的掃帚星,一邊還要另外重新給他找房子。然而放眼整個京城,太平民的住宅不適合秦恪,太豪奢的房子蘇啟又不願讓他住,找來找去一天之內竟沒有找到一個能讓蘇啟看順眼的,於是隻好暫時將他安置在皇宮之中,距離冷宮很近的一處外麵看起來很破敗,裏麵比外麵還要破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