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3 / 3)

據悉,廣東改革開放15周年那台晚會將放在天河體育中心來辦,辦成一台兩個小時的史詩性的大型綜藝晚會。經費方麵由電視台隻出人力和設備,其餘開銷則全由廠商的廣告來補償。去年由廣東台主辦的全球華語電視周,花費也是廠商提供,他們還很高興,因為他們的產品在華語周優秀節目展播期間得到了充分的宣傳。今年改革開放15周年晚會現場將要直播,他們就是愛在這種大動作上花大錢,小打小鬧不感興趣。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本是薛寶釵的一句話。廣東電視台倒是這種可以借助的太平洋海風,在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大循環的天空一展羽翼。

體製改革將大破常規

謝望新台長說,今冬明春,全台將實行節目體製、人事體製、經營財務體製、管理分配體製的重大改革,目前,作為試點,首先在新聞中心實行中心主任領導下的編委會負責製;而在其他采編業務部門,將實行製片人製,將來再推出節目公司製。幹部結構突破現有的行政格局,實行“雙軌製”,即不夠級別或暫時無職務的人,隻要有才能有才華,都可破格擔任高一級的職務或提拔到業務領導崗位上來。反之,不稱職或名不副實的幹部則在任期內將降級不降薪使用。以便能在幹部結構優化的過渡期間,保持幹部製度的彈性與活力。鼓勵人才競爭,培養和造就名記者、名節目主持人,並重獎有功之臣。

在廣東電視中心大廈一樓,招聘新聞播音員、專題節目和綜藝節目主持人的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這項工作已開展兩個月。招聘是麵向全國,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轄市,工作量很大,但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因為可說是千裏挑一。招聘組接待室裏正坐著兩三位化著淡妝的年輕女子,靜候工作人員的提問。

廣州這個開放型的國際大都市,是不少人向往的地方。這次招聘廣告上還有一則說明,一旦入選,落戶廣州。

廣東電視台在編人數1200餘人,實際在崗的達1500人,是僅次於中央電視台的全國數一數二的省級大台。舉頭望望那高達三十層的廣東電視中心大廈,那簡練流暢的線條,那紅白相間呈幾何狀的現代派風格,使你不能不對廣東電視人的勃勃雄心和開朗大氣的風度留下深刻的印象。

駛離廣州,不由想起這次在廣東采訪途經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先生故鄉時冒出的念頭,為什麼中山先生誕生在廣東而不是湖南、湖北或江西?而今,廣東又成為當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這僅僅是一種曆史的巧合嗎?[3]文學評論·文學不死(跋)文學不死(跋)

在一個絕對物質、經濟、商業、市場的時代,崇高的精神與文化日益在弱化在貶值。有人宣稱,作為其載體之一的紙質文學,衰落的趨勢不可避免。甚至認定:文學已死。

我卻更願意說,也斷言般相信:作為陪伴人類的一種重要精神形式,紙質文學雖然麵對主要是電子媒體的尖銳挑戰,更有來自人類自身選擇的嚴峻考驗,但是,文學一定會在不斷與自然與社會與人自身關係的調整中,揚棄與創新,獲得新的活力,頑強生存下去。

如果真有什麼文學的“救贖”,惟有作家自己。世界與中國的曆代及當代名著,還在影響著今天人們的人格、品質與心理趨向。名著、大著意識及其堅毅追求,仍是今天作家最可寶貴的品質。如果有一個數量的作家都能寫出自己的成名作、代表作、名作佳篇,當代中國文學將是另一番瑰麗景象,讀者就不是疏離而是愈加親近文學了。

文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寫作?

文學是生命的寫作。她來自靈魂,從內心出發,發乎情性。親曆、經驗及此巨大想象,是其源泉。人性、信念的高揚或傷痛,是抵達文學的生命之路。

文學是人類性的寫作。和平、民主、自由、平等、法製、人權、和諧與發展,是當今人類的母題。不能與人類的理想、理念、命運血肉相依,共同馳騁,無法進入世界文學的殿堂。凡傑出的國家的民族的文學,也一定是人類性意義上的寫作。諾貝爾文學獎,不是文學的聖經,但她對人類過往與現狀的觀察、思考和評判,許多是勇敢誠實的。

文學是文本創新的寫作。這是人類很高的一種智慧。有的就是顛覆性的開創。沒有極致甚而反叛的個性和藝術性的寫作,蒼白無疑。差異性的創造,才可能增添文學的趣味、魅力與征服力。

文學在關愛人類自身中永存。文學在批判人類自身中永生。文學在升華人類自身中永恒。

文學不死!

2006年10月22日18∶16寫於三江邊一間小屋

又及:與李鍾聲合作出版的文學評論集《嶺南作家漫評》(花城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共收入二十七篇文章,其中收入本文集的《歐陽山及其創作斷論》等十四篇文章,均為作者獨立撰寫。

2011年6月16日於廣東省作家協會20樓001002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