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過去它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後來的發展使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論文學》)

本書是精選中外微型小說彙編而成,有極強的可讀性。有許多是名家的作品,更是千錘百煉,經過時間長河的考驗。閱讀起來,倍感親切。

多數人認為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炙人口。可以這麼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麵、一個對比、一聲讚歎、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新、密、奇。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賬本中的一頁》。全文隻有七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分鍾小說選》)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人意料。

微型小說特點有四:一,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情節簡單,但小而精,以少勝多。現實感強,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類無窮。二,博采眾長,不拘一格。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一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麵,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