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匾上的字犯諱呢!原來,匾額上的“古汴名藍”四個字,就是“古城汴梁名寺”之意,佛經上把眾僧居住的地方叫“伽藍”,簡稱“藍”。殊不知,慈禧的乳名叫藍兒,按照封建禮教的規定,凡是帝王的名字,不準民間擅自使用,如果與名字相同,必須用其他的字代替,這叫避諱。可巧,大雄寶殿匾額上的藍字,正犯了慈禧的名字,這豈不犯了彌天大罪?這時,慈禧走到智清麵前,假惺惺地說道:“弟子本是佛門中人,我本不願加罪於你,可惜國法難容!因此地是佛門聖地,本宮不開殺戒,賜你自裁!現大殿前有一放生池,你就投池吧!”
智清也不答話,整整袈裟,對天遙拜之後,走到放生池邊,縱身跳進池內。慈禧看智清自裁,微微一笑,正待起身,忽見放生池內爬出一個人來,慈禧以為是什麼怪物,仔細一看,原來是智清,她不禁大怒,喝道:“大膽智清,竟敢違抗懿旨,來人……”沒等慈禧說完,智清早已水淋淋地走到慈禧麵前,說道:“貧僧豈敢違旨,貧僧剛剛走到奈何橋上,被一個人攔了回來,無奈,貧道隻好又回到陽間!”
慈禧哪裏相信,她冷笑一聲問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違抗本宮之命!”
智清答道:“稟太後,此人乃是先帝乾隆皇帝!先帝親口所言,此匾是他親筆所題,與貧僧無關,故叫貧僧返回陽間!”
智清說得頭頭是道,慈禧心裏也疑惑起來,她忙問道:“既是先帝所題,為何無有先帝落款!”
智清答道:“想當年乾隆盛世,天下太平,黎民安樂,朝臣皆服。先帝為體察民情,多次南巡路過開封,來本寺降香。他看本寺香火旺盛,眾僧皆安心誦經念佛,一時興致,故禦筆親題匾額。隻因先帝是微服出訪,故不便留名。”
慈禧聽智清說得有根有據,不由半信半疑,又問道:“先帝既是微服出訪,你寺又怎知是他禦筆呢!”
智清答道:“本寺原先不知,後來先帝在太和殿召見河南巡撫時提及此事,巡撫告知本寺,並囑咐本寺將此匾高懸於大雄寶殿上方,以光耀千秋!”慈禧聽了,轉頭問開封知府:“此話當真!”知府戰戰兢兢地答道:“此匾確係先帝所題,開封府誌上有記載,臣去取府誌請老佛爺覽閱。”
慈禧自覺沒趣,揮一揮手說:“不必啦,退下!”李蓮英見主子進退兩難,忙解圍說:“方丈不要介意,剛才不過是老佛爺給你開個玩笑!”
智清又接著說:“剛才在奈何橋頭,先帝還說,不知哪個不肖子孫竟和老祖宗開起玩笑來了,連寡人的禦筆也不認識!”
慈禧明知是智清借先人之口辱罵自己,可又無言答對,一時搞得狼狽不堪。
智清心想:今日當著朝臣和眾人之麵,狠狠撕了慈禧的臉,也算是為開封百姓出一口氣,平了心頭之恨!如再繼續折騰下去,一旦弓弦崩斷,就不好收場了,不如給她個台階下來。想到這裏,就對慈禧說道:“剛才先帝又囑咐小僧,讓貧僧告之老佛爺,列宗列祖創業不易,他把藍字賜予太後,要你上應天命,下順民心,一統江山!”
慈禧明知智清話中有話,也隻好順著台階下,說道:“本宮決不負先帝之望,今將禦匾給貴寺留下,藍字本宮帶走,永遠留在身邊,銘記先囑!”
慈禧嘴裏這麼說,可心裏卻像吃了蠅子一樣,七上八下直翻騰,她萬萬沒有想到堂堂皇太後,竟被一個小小僧人戲弄,早知如此,何苦來汴京一遊!就這樣,因慈禧拿走了相國寺大雄寶殿匾額上的藍字,因此,至今匾額上隻剩下“古汴名”三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