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老頭智對皇上
相傳唐朝的時候,無錫有一個新任的縣官老爺拍皇帝的馬屁,下令說:“當今皇帝是真龍天子,龍泉泉水要供天子吃用。從今後,黎民百姓不得動用龍泉水,誰敢違反,就要充軍、坐牢。”
第二天,縣官老爺就限令龍山腳下的老百姓在七天內運送三十船龍泉到京城,違者殺頭。
龍山腳下的窮苦人,原來都靠這龍泉吃用,現在不但不能用,還要運送到京都,大家都怨死恨死了。可是,豺狼當道,百姓有啥辦法呢?隻得扛的扛,挑的挑,裝了滿滿三十船貼上“一泉”標記的龍泉水,白日黑夜,冒風冒雪地送到京城。
龍山一帶的老百姓運送泉水,吃盡千辛萬苦。而縣官老爺卻立了大功,升上去做府台大人了。大家都認為,苦算吃盡了,縣官老爺一滾蛋,泉水可以自用了。
誰知道,新任的縣官聽說前任是靠送泉水升上去的,所以一上任,就馬上到龍山去兜了一圈,一看果然是好泉水,回來立即下令:皇上飲用之水,黎民百姓不得動用。並限期五天內把泉水送到京都,獻給皇上,違者殺頭。
第二任縣官老爺也因拍了皇帝的馬屁,運送泉水立了大功,又升上去做巡撫大人了。
而第三任縣官老爺和前兩任一個樣,他一到任,立即下了和前兩任一樣的令,向皇帝呈上一樣的奏本,隻是限期更短了,隻有三天!
大家對此忍無可忍,便說:“我們和他們拚吧,累死餓死,不如拚死!”
可是,村裏的惠老頭卻站起來反對說:“不,皇帝要的麼,我們還得送一趟。我自有道理。”
接著,老頭和大家咬著耳朵,咕嚕了一番。大家都曉得這老頭是個“土諸葛”,就信服地點點頭。
龍山腳下的老百姓,扛的扛,挑的挑,又裝了滿滿三十船貼上“一泉”標記的龍泉水,向京都出發了。
再說,京城裏皇帝看了奏本,龍心大悅,他想:年年送龍泉,連吃變神仙,縣官真忠心,應該加官。可是一查期限已超過兩天,泉水還沒送到,那還了得!頓時龍顏大怒,傳下聖旨說:“運泉民犯,超過期限,欺君之罪,滿門抄斬。”
聖旨一下,送泉水百姓中有一人哈哈大笑。是惠老頭。“犯欺君之罪的是縣官老爺。龍泉水是‘二泉’,二泉之名來於‘泉中泉’,這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不信可查問。”惠老頭咳嗽一聲,繼續說:“我們兩天前就趕到京城,因為明明是‘二泉’水,標記上卻寫上‘一泉’,因此小民們不敢騙皇上,不敢送進宮來。”
皇帝一聽,覺得奇怪,問旁邊的宰相:“龍泉水到底是一泉還是二泉?”
宰相搖頭,說:“不清楚。”
皇帝眉頭一皺,心想:本來要到江南一遊,不如順路去看看,回來再殺不遲。落得百姓要感激我皇恩浩蕩。
於是第二天,皇帝就到無錫龍山腳下,隻聽得滿街叫喊聲:“二泉名茶阿要?”隻見山坡上擺滿掛著“二泉名茶”招牌的茶攤。皇帝一看,心中“怦”的一跳,為了裝得大賢大德,他硬著頭皮下令把惠老頭和鄉親們都放了出來,把無錫的原三任縣官老爺都削職為民。
其實,“二泉”的名字是惠老頭新起的。“二泉名茶”是按惠老頭的交代最近趕製出來的。
從此後,“二泉名茶”和“天下第二泉”便名震天下,為了紀念惠老頭的聰明勇敢,大家便把龍山改名為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