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外交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相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座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梁亭的亭座勤勞,瓜身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座懶惰,瓜身又瘦又弱,與對麵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麵子,有一天夜裏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這個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似一天,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為他們澆的,便將此事報告楚國邊縣的縣令。縣令聽後感到十分的慚愧又十分的敬佩,於是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說後,也感於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既以示自責,亦以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晏子論罪

齊景公是個打獵迷,將獵兔的老鷹當成掌上明珠,叫燭鄒好好飼養。一天,燭鄒不小心讓老鷹飛走了。齊景公暴跳如雷,立即命手下推他出去斬首。

晏子見了,對齊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怎能輕易就殺了他?等我公開宣布他的罪狀,然後再殺他,讓他死而無怨吧!”齊景公連連點頭,同意他的做法。

於是,晏子指著燭鄒的鼻子,數落他說:“燭鄒,你知罪嗎?大王叫你養鳥,你卻讓大王的鳥逃掉了,這是你第一條罪狀;大王為了一隻鳥而殺人,是你引起的,這是你第二條罪狀;天下諸侯得知你被殺,笑大王重鳥不重官員,也是你造成的,這是你第三條罪狀。”

晏子數完,請齊景公將燭鄒處死。齊景公紅著臉說:“你說的我明白了,寡人決定放了他。”

下士殺人

孔子帶學生子路登山,因為口渴,便叫子路找些水來。子路來到山澗,一隻猛虎突然向他撲去。子路手無寸鐵,慌忙中抓到了老虎的尾巴。他一拉,虎尾竟連根拔了下來。老虎疼痛難忍,大吼一聲,逃得無影無蹤。子路取水回來,得意地將虎尾舉起,向孔子講述打虎的經過,問上士是怎樣殺虎的。

孔子答道:“上士殺虎按虎頭。”“中士呢?”“中士殺虎揪虎耳。”子路又問:“那下士呢?”孔子瞅了他一眼,說:“隻能拉住虎尾巴呀!”

子路恨恨地將虎尾扔掉,他想不開,以為老師叫他找水,是想讓老虎將他吃掉。想著想著,便偷偷找塊石頭揣在懷裏,轉身找孔子尋仇。他惡狠狠地問孔子,上士怎樣殺人的。

孔子答道:“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呢?”“中士殺人用舌尖。”子路又問:“下士呢?”孔子瞅了他一眼,說:“隻好懷裏揣塊石頭啦!”

自此,子路心悅誠服地敬佩孔子,一生牢記他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