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車
張飛見諸葛亮打仗,坐在四輪車上指手畫腳,非常不滿。一天,他忍不住對諸葛亮說:“四輪車誰不會坐,咱倆換一換吧!”
諸葛亮並不計較,拿過他的蛇矛和佩劍就走了。張飛坐上四輪車子,好不快活。過了三天,探馬突然飛報,說曹操的大軍前來襲擊。張飛不慌不忙地扇著鵝毛扇,命令諸葛亮披掛,跟劉備、關羽上陣,隻管向前衝。不想還未交鋒,諸葛亮就被活捉了。劉備和關公也掉到曹兵所設的陷阱裏去。張飛坐在四輪車上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也當了俘虜。他想自殺,對方立刻把劍拋給他。張飛抬頭一看,隻見諸葛亮和劉備、關羽正對著自己大笑。張飛完全明白了,諸葛亮在跟自己演戲。張飛羞愧萬分,慌忙扶諸葛亮坐回四輪車上,向他賠禮道歉,說:“四輪車隻能你坐,我坐不得呀!”
曹操智差三十裏
魏武帝曹操南征,他的近臣楊修隨從。
一天,他們在江邊發現一塊石碑,碑上刻有工整的碑文,說的是:孝女曹娥,上虞人,在她十四歲時,曹父為迎水神,溯江而上,不幸淹死,屍骨打撈不到,曹娥悲痛不已。她思念父親,就把父親的衣衫投入江中,並說:“父親仍在,衣衫當沉。”過了七天,衣衫下沉,曹娥就跳江尋父而去。鄉裏人為紀念這位孝女,就在她投江處修立石碑,石碑背麵刻有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曹操下馬佇立碑前,對著這八個字百思不解其意,就問旁邊的楊修:“愛卿能看懂這八個字的意思嗎?”楊修含笑回答:“可以。”當楊修正要作解釋時,曹操連忙阻止:“且慢,讓我再仔細想想。”說著,騎上馬,率領眾人繼續趕路。他在馬上時而仰天遙望,時而低頭沉思,走了大約三十裏地,他驀然回過頭,興奮地對楊修說:“我想明白了。不過,還是先聽聽愛卿的高見。”楊修從容不迫地道來:“黃絹,是色絲,把這兩個字合起來,是個‘絕’字。幼婦,是少女,合起來是個‘妙’字。外孫,即女兒之子,合為‘好’字。齏臼,又叫受辛,合起來像個‘辭’字。這樣,連起來念,就是:‘絕妙好辭’。”曹操聽罷,打心眼裏佩服楊修的才華,連聲稱讚說:“講得好,講得好!”但心裏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稍停了會兒,曹操感慨地說:“我的才智不如愛卿,差了三十裏啊!”先有雞後有蛋
為了聯合破曹,諸葛亮來到東吳。周瑜聽說諸葛亮才智過人,妒忌得很,總想難倒他。
這天,周瑜備好酒菜,邀來文武百官作陪,宴請諸葛亮。酒過三巡,周瑜挾起個雞蛋,突然又放下來,對諸葛亮說:“我有件難解的事,想向先生請教。你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諸葛亮隨口答道:“先有雞嘛!”周瑜暗暗高興,心想諸葛亮總算鑽進他的袋子裏去,立即反問說:“蛋是雞所生,雞是蛋所孵。先生說先有雞,請問,如果沒有蛋,雞從哪裏來的呢?”說罷,哈哈大笑起來。
“蛋是雞所生,雞是蛋所孵,我不是不曉得。都督先別笑,聽我道來。”諸葛亮不慌不忙地說,“凡有雞就有母雞,有母雞就有蛋。可蛋卻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孵雞的種蛋,一種是不能孵雞的謊蛋。謊蛋又叫笨蛋。如果先有蛋,第一隻蛋又恰好是笨蛋,那世上還有雞嗎?”
諸葛亮回馬一槍,周瑜招架不住,筷子掉到地上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