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經濟狀況報告》也指出,在1999至2006年期間,中國的經濟總量翻了一番還要多,財政收入增加了近兩倍。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全社會的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卻不斷下降,社會保障也幾乎消失,更有占13億人口10%的貧困人口實際收入下降了2.4%。
龐大的官有資本要求不斷增值,就產生出強烈的投資衝動,使中國的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攀升,2003年為40.9%,2006年已達52.4%,不僅遠高於大多數國家的20%,甚至也大大超過日本在經濟增長最快時期的34%。官有資本大多投資於冶金、石化、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等行業,不僅造成嚴重汙染,而且由於產能過剩,投資收益率低,也使銀行增加大量不良資產,甚至可能帶來金融和經濟風險。
大量的貧困人口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內需不足,同時也是製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瓶頸。貧困人口主要存在於農村人口和城市失業人口中。
因而說,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極力要求轉變好經濟發展方式。
(四)如何轉變好經濟發展方式與轉變好經濟發展方式要突出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
胡錦濤同誌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發展現代產業體係,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係。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這就給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國務院研究室張泰同誌在《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若幹思考》中提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要突出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涉及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麵、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具體要注重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技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因為經濟發展隻有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高效配置生產要素,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實現盡可能多的產出,也才是真正可持續的發展。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更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問題,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強化產業共性技術的供給,加強重點領域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力爭在特色優勢產業中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特別要注重開發大氣汙染、水汙染、垃圾汙染等綜合治理技術,開發資源勘探和綜合利用技術。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特別是要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科技開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發展技術谘詢、技術轉讓等技術創新中介服務,形成社會化服務體係。積極構建鼓勵自主創新的激勵機製,加大財政、金融部門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改善創新創業投融資環境。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體製機製,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全麵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
要更加注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內容。調整優化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粗放、增長成本過大的重要原因。我國工業能耗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0%左右,其中鋼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以及煉焦、有色金屬等六個高耗能行業占工業能耗的69%。據測算,如果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比重相應降低1個百分點,那麼能源消費總量就可以減少約2500萬噸標準煤,相當於萬元GDP能耗降低約1個百分點。按照目前的工業結構,如果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比重相應地下降1個百分點,那麼能源消費總量可減少2775萬噸標準煤,相當於萬元GDP能耗降低1.3個百分點。要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工業勞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促進工業結構向高加工度升級,推進高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加快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力爭在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低汙染排放的先進製造業上取得突破。著力振興裝備製造業,提高重大裝備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係統集成的整體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發展專業生產和分工協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品牌。推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結構,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控製高耗能、高汙染行業過快增長,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汙染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工藝裝置和技術設備。全麵發展服務業,拓展生產性服務業,豐富消費性服務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一些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逐步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