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節 從中共一大代表到第二號大漢奸——陳公博(1 / 1)

1892年10月19日,陳公博出生在廣州北門的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陳誌美當時是廣州提督,且已年過花甲。老來得子的陳誌美對兒子陳公博期望很高。

童年時期的陳公博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六歲時,他開始閱讀各種小說,得到啟蒙。九到十五歲,他開始接受一些資產階級改良派思想的影響。1907年,十五歲的陳公博停止學業,跟著父親籌劃反清起義。沒想到精心策劃的起義卻因種種原因而失敗,陳誌美被捕入獄,陳公博逃到了香港。

背井離鄉的生活十分艱難,陳公博開始體驗世間百態、嚐盡人間辛酸。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進入一家報館負責校對,勉強度日。一年後,陳公博返回廣州,其父仍舊被關在監獄中。辛亥革命爆發後,陳誌美作為反清功臣無罪釋放。陳公博因其父親的關係被選為議員,頓時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他的行為舉止受到了其父陳誌美的反感,不久就被勒令入伍參軍。

1914年,陳公博考入廣州法政專門學校。盡管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始終提不起對法律的興趣。1917年,他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學習。當時的北京大學,正值蔡元培大刀闊斧改革時期,各類新思想、新思潮碰撞在一起。後來,五四運動爆發,身為北大學子的陳公博隻是做了一個旁觀者,並沒有親自參與其中。這在別人看來,多少有些令人不解。後來,他在回憶錄中也談到說:“五四運動鼓不起我的興奮,其後雖然參加過幾次會議,但那是我的職務,不是我的興趣。”

1920年,陳公博從北京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廣州。這時的廣州儼然已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各類新思潮、新書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這種情況下,陳公博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同年10月,他與同學譚平山、譚植棠等人創辦《廣州群報》,專門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次年,在陳獨秀的領導下,陳公博與譚平山、譚植棠等人成立了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這一時期,陳公博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活動表現了極高的積極性。7月,陳公博抵達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沒想到,陳公博參加完中共“一大”後,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熱情急劇下降。隨後,他便脫離了黨組織,開始了出國留學生涯。1925年4月,陳公博返回國內,加入了國民黨,再次登上政治舞台,並在汪精衛的提攜下躍進國民黨核心領導層。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追隨汪精衛,公開投靠日本帝國主義,走上了背叛國家和民族的不歸路,成為中國第二號大漢奸。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向中國投降。陳公博趁機逃到了日本東京。迫於中國人民的壓力,日本政府將陳公博遣送回國,接受蘇州高等法庭的審判。1946年6月3日清晨,陳公博在江蘇第三監獄被處以槍決,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