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奧古斯都說完這句話,所有魔法燈全部熄滅,整個音樂廣場很快的靜了下來,期待著這場音樂會快點開始。

大約過了十分鍾,魔法燈一一亮起,台上的演奏陣容讓整個音樂廣場響起了巨大的嗡嗡聲。

譚雅大師坐在鋼琴前一動不動,而她的旁邊則被眾多樂器手所圍繞。

小提琴手、大提琴手、中提琴手、長笛手、還有很多叫不上號的樂器,這種似曾相識的組合搭配讓民眾露出了疑惑,難道譚雅大師要舉行一場交響音樂會麼?

雖然維也納大劇院經常被譚雅掏錢包場,目的就是為了讓民眾接觸音樂形式裏最高端的交響曲,可效果卻不是很理想。

隨著民眾好奇心減退,這種眾多樂器演奏大型套曲的形式似乎很不討喜,或者也可以說交響曲所要表達的東西太過深奧,根本不被民眾們所接受。

不光是民眾,大部分的皇室和貴族也有很多聽不懂這種高端的音樂形式,但為了體現出自己的高貴地位,他們也會掏錢耐著性子去聽。

交響樂的精華在於四大章節裏樂器的不同表現力,也以此體現出作曲家們的內心情感與思想理念,但這種音樂形式實在太難懂了一些,以至於很多貴族跟風式的吹捧,卻沒有幾個真心能聽懂裏麵的感情。

這就造成了在大部人心中,交響樂成為了高大上的音樂形式,雖然地位崇高,但卻不被認可。

而眼前的這種陣勢直接造成了民眾以為譚雅大師也要舉辦一場交響音樂會的錯覺,雖然譚雅大師所有演出作品他們都會無條件支持,但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失落。

隨著一陣難以言喻的聲音的響起,音樂會算是正是開始了。

很難去用語言敘述這種聲音的特性,那感覺就像是用很多樂器最低的聲調一起奏鳴一樣,一種連貫具有穿透性的聲音傳入眾人的耳膜,有點像女低音和聲,但又明顯有所不同。

就是在這樣的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背景音樂下,笛子聲慢慢響起,委婉轉折的長笛聲從演奏者的嘴裏吹出,沒有交響樂裏單個樂器演奏的那種艱澀難懂,整個長笛聲動聽易懂,絕對算得上是聽覺上的享受。

長笛聲突然轉變,開始模仿出某隻鳥類的名叫,這讓曲子的開頭有了一種靈性,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邊就有一種小鳥在向自己傾訴一樣。

眾人露出了會心的笑容,譚雅大師熟悉的風格終於出現了,曲子剛一開頭就讓大家有了一種通俗易懂的感覺,至少能聽出笛子聲要表達的意思。

長笛聲剛一結束,鋼琴聲悄然而至,配合十幾架大提琴的輕拉,一種主次分明的樂曲聲傳入眾人的耳朵。

悅耳的樂器聲此起彼伏,空氣仿佛也得到了淨化,明明帶有濃重的交響樂元素,卻和以往聽到的交響樂大相徑庭,整個曲子清晰明朗,動聽異常,根本沒有交響樂的雜亂和難懂,很多人紛紛弄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優美的音樂聲讓人情不自禁的閉上了眼睛,但場中央出現的影像又讓他們睜開了眼睛,觀眾們紛紛疑惑美好的音樂下為何要啟動記憶水晶。

影像裏在美好樂曲的演奏下出現了一位皇帝,在他的花園裏有一隻漂亮的鳥兒對他唱歌,這讓皇帝非常高興,它的叫聲每次都能讓皇帝心情舒暢,而且皇帝每天都會準時赴約,聆聽小鳥的唱歌。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剛才的笛聲特別像某種鳥類名叫,原來就是這隻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