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絡循行方向歌
手之三陰,從胸走手;
手之三陽,從手走頭;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2.十二經分布規律歌
經脈十二屬髒腑,
手足屬胸足在腹,
屬髒為陰行肢內,
六腑陽經在外主,
太陰在前少陰後,
厥陰在中分明布,
陽明少太前中後,
前後內外各所屬,
猶有踝上八寸下,
厥陰太陰交叉駐。
3.十二經營行次序逆順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
胱腎包焦肝膽續;
手陰藏手陽手頭,
足陰足腹陽頭足。
4.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多氣多血經須記,
手足陽明大腸胃;
少血多氣少陽經,
焦膽少陰心腎隨;
多血少氣為太陽,
太陰厥陰肝脾肺;
經脈氣血知多少,
表裏兩經正相背;
陽明刺時出血氣,
太陽出血惡氣非;
出氣惡血刺少陽,
針刺手技以之為。
5.十二經脈循行與疾病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
下絡大腸出賁門,
係橫出腋臑中行,
肘臂寸口上魚際,
大指內側爪甲根,
支絡還從腕後出,
接次指屬陽明經,
此經多氣而少血,
是動則病喘與咳,
肺脹膨膨缺盆痛,
兩手交瞀為臂厥,
所生病者為氣嗽,
喘渴煩心胸滿結,
臑臂之內前廉痛,
小便頻數掌中熱,
氣虛肩背痛而寒,
氣盛亦疼風汗出,
欠伸少氣不足息,
遺矢無度溺色赤。
6.手陽明大腦經循行與病候歌
陽明之脈手大腸,
次指內側起商陽,
循指上廉出合穀,
兩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臑外,
肩端前廉柱骨旁,
從肩下入缺盆內,
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直上頸,
斜貫頰前下齒當,
環出人中交左右,
上挾鼻孔注迎香,
此經氣盛血亦盛,
是動欪腫並齒痛,
所生病者為鼽衄,
目黃口幹喉痹生,
大指次指難為用,
肩前臑外痛相仍。
氣有餘兮脈熱腫,
虛則寒慄病偏增。
7.足陽明胃經循行與病候歌
胃足陽明交鼻起,
下循鼻外入上齒,
還出挾口繞承漿,
頤後大迎頰車裏,
耳前發際至額顱,
支下人迎缺盆底,
下膈入胃絡脾宮,
直者缺盆下乳內,
一支幽門循腹中,
下行直合氣衝進,
遂由脾關抵膝髕,
胻跗中指外間通,
一支下膝注三裏,
前出中指外間通,
一支別走足跗指,
大指之端經盡已,
此經多氣複多血,
是動欠伸麵顏黑,
淒淒惡寒畏見人,
忽聞木音心驚惕,
登高而歌棄衣走,
甚則腹脹仍賁響,
凡此諸疾皆肝厥
所生病者為狂瘧,
溫淫汗出鼻流血
口咼唇緊又喉痹,
膝髕疼痛腹脹結,
氣膺伏兔胻外廉
足跗中指俱痛徹,
有餘消穀溺色黃,
不足身前寒振慄,
胃房脹滿食不消,
氣盛身前皆有熱。
8.足太陰脾經循行與病候歌
太陰脾起足大指,
上循內側白肉際,
核骨之後內踝前,
上腨循胻腔膝裏,
股內前廉入腹中,
屬脾絡胃與膈通,
挾喉連舌散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