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臨證篇(三)(2 / 3)

天地四時同此數,三才常用記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調各部一股勻。

夫弱婦強亦有克,婦弱夫強亦有刑;

皆在本經擔與截,瀉南補北亦須明。

經絡明時知造化,不得師傳枉費心;

不遇至人應英度,天寶豈可付非人。

按定氣血病人呼,撞搓數十把針扶;

戰提搖起向上使,氣自流行病自無。

十四、銅人指要賦

行針之士,要辨浮沉,脈明虛實,針別淺深,經脈絡脈之別,巨刺繆刺之分。經絡閉塞,須用砭針,疏導髒腑,寒溫必明。淺深補瀉,經氣之正,自有常數,漏水百刻,五十度周,經絡流注,各應其時。先脈訣病,次穴蠲屙,左手掐穴,右手置針,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氣滑出疾,出澀出遲,深則欲留,淺則欲疾,候其氣至,必辨於針,徐而疾者實,實而遲者虛。虛則實之,滿則泄之,菀陳則除之,邪盛則虛之。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謹守其法,勿更變也。

賊邪新客,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至,其來不可遲,其往不可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先去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若有若無,若得若失,五髒以定,九候以備,診脈病明,行針病愈,眾脈不見,眾凶不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伏如橫弩,起如發機。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靜窻是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如臨深淵,手如握虎,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已至,適而自護。五虛勿近,五實不遠,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

陰募在腹,陽俞在背,髒病取原,腑病取合。髒俞治髒病,腑募治腑病。出入導氣,補瀉同精。善行水者,不能注水,善穿地者,不能鑿凍,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食氣入胃,散稍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稍於肺。五勞五痹,九氣七悄,六淫六腑,九竅九州,四氣三因,傷風傷寒,雜病奇病,婦人小兒,盛則瀉之,虛之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十五、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裏起璿璣。

脾病血氣先合穀,後刺三陰交莫遲,

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供取肩髃。

腳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

腳氣酸疼肩井先,次尋三裏陽陵泉;

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浦泉。

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裏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教不要忙,

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

牙疼頭痛兼喉痹,先刺二間後三裏,

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

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裏。

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裏先後看,

寒瘧麵腫及腸鳴,先取合穀後內庭。

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炅。

此是桑君真口訣,時醫莫作等閑輕。

十六、雜病穴法歌

雜病隨症選雜穴,仍兼原合與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