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9日)
這次全省外宣工作暨網絡新聞宣傳工作會議是省委、省政府在聽取省委外宣辦關於全國外宣工作會議和全國網絡新聞宣傳工作會議精神的傳達以及全省外宣工作情況的彙報後,決定召開的。昨天,陳開國傳達了全國外宣工作會議和全國網絡新聞宣傳工作會議精神,並對去年的外宣工作進行了回顧,對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我都同意。等一下,吳向東還要作重要講話。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省外宣幹部認真貫徹落實江澤民關於外宣工作的重要講話及全國外宣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年工作的部署,緊緊圍繞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手段,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慶、澳門回歸祖國以及我省重大國際性節慶活動和對外經貿活動的對外宣傳、利用影視媒體和國際互聯網開展對外宣傳等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省委宣傳部是滿意的,省委也是滿意的,希望同誌們再接再厲,在新舊世紀交替之年取得更大的成績。
同誌們,省委領導對外宣工作曆來是十分重視的。省委常委會去年這個時候集體學習了江澤民在全國外宣工作會上的講話,聽取了我省外宣工作情況的彙報並專題研究了外宣工作,早幾天,楊正午主持了有在長沙的副省長和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參加的常委會,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又一次聽取了省委外宣辦的彙報,研究利用國際互聯網絡開展對外宣傳。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把外宣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同誌們回去後要及時向當地黨委和各單位黨組彙好報,拿出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的具體措施,並把貫徹落實情況反饋回來。國際互聯網絡新聞宣傳是這次會議研究和部署的主要問題,下麵,我專門就加強國際互聯網絡新聞宣傳這個問題談幾點意見。
一、一定要充分認識開展互聯網新聞宣傳的重要性
計算機國際互聯網絡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它的飛速發展對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使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麵臨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考驗。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是掌握國際輿論鬥爭主動權,占領新世紀輿論陣地製高點的需要
目前,我們麵臨的國際輿論形勢仍然十分嚴峻,“西強我弱”的格局還遠未改變。圍繞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大國爭奪新千年主導權的鬥爭日益激烈,以“新幹涉主義”為核心內容的西方政治思潮對國際輿論形勢的影響日益突出。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西方各國為配合政治、經濟對外發展戰略,抓緊製定21世紀配合外交的媒體發展戰略,企圖搶占新世紀的輿論陣地製高點。90年代以來,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改革進一步深化,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明顯提高,但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而國際互聯網則是他們對我進行“西化”、分化,進行輿論進攻和思想文化滲透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抓緊利用互聯網開展新聞宣傳,實際上是為了爭奪國際輿論的主動權和製高點,這關係到打破西方輿論壟斷,粉碎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挫敗國際反華勢力的輿論進攻和思想文化滲透;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安全。世紀之交,世界各國都在抓緊時間利用高新技術增強新聞傳播能力,黨中央高瞻遠矚,極其重視網絡新聞宣傳。江澤民多次強調,要加強信息傳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積極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手段,並多次作出批示和電話指示,要求抓緊做好加強網絡新聞宣傳這件事。不久前中宣部和中央外宣辦聯合召開了全國網絡新聞宣傳工作會議,就加強國際互聯網絡新聞宣傳,提出了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從國家曆史發展和搶占21世紀國際輿論製高點的戰略高度,充分領悟黨中央的戰略意圖,深刻認識開展網絡新聞宣傳的重大意義,跟緊時代步伐,著眼長遠,爭取主動,盡快發展我省的網絡新聞宣傳事業。
(二)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是對內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對外樹立中國和湖南良好形象的需要
90年代以來,國際互聯網絡傳播技術發展迅速,短短幾年時間,就遍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去年底,全球已擁有2.5億網民,我國的網民也已超過890萬人,而且還在繼續迅速增長。國際互聯網不僅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信息基礎設施,而且還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一種日益重要的新興的“第四媒體”。它集各種傳播媒體之長,既有報紙新聞宣傳詳盡、深入的特點,又有廣播電視傳播迅速廣泛、聲形兼備的優勢,其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廣泛性、多樣性、豐富性、交互性和時效性等特點,都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如何有效地利用這種“第四媒體”為我服務,這是時代擺在我們麵前的重大課題。雖然我們的網絡新聞宣傳已經起步,在對內對外宣傳工作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網上實力明顯不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目前,進、出我國的互聯網信息流量分別僅占全球互聯網信息流量的0.1%和0.05%,我國進口和出口的網上信息流量相差2倍,信息流量的進出口逆差很大,而美國的上述兩項指標都達85%以上,現在網上80%的信息是美國提供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網站數量、規模和影響方麵占絕對優勢。
我們的新聞媒體肩負著對內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對外樹立中國和湖南良好形象的任務。麵對國內外數以億計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的網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新聞宣傳的廣泛性、快捷性、豐富性、交互性等特點,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在政治導向、思想導向、生活導向和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與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在對外宣傳工作中,互聯網是一條經濟、快捷的有效渠道。互聯網開放性的特點,可以使我們的信息迅速、真實地通達西方主流社會,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對於樹立我國、我省良好的國際形象,打破西方輿論的壟斷地位,創造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際輿論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是新聞單位加快信息傳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掌握和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動我省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
多年來,在我省新聞宣傳領域,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是個相對薄弱的環節。國際互聯網的興起為新聞宣傳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我省新聞宣傳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運用互聯網開展新聞宣傳,傳播速度更快,信息容量更大,覆蓋範圍更廣,可進行多媒體傳播,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全球交互性,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足,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新聞發展的曆史告訴我們,科技進步給新聞傳播技術手段帶來的每一項重大突破,都為新聞事業的大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機遇。我國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的出現,推動了報紙的發展,我國最早的報紙是唐朝的手抄邸報,明朝中期出現了雕版印刷的報紙,明朝晚期開始采用活版印刷,與此同時的1615年,德國出版了《法蘭克福新聞》報。後來報紙因攝影技術的出現而變得圖文並茂,目前的激光照排、衛星傳版等技術手段又為報紙快速製版、增強時效提供了條件。無線電傳播技術的出現,催生了本世紀早期的電子媒介。1920年11月,世界上第一家廣播電台在美國匹茲堡開播。1936年11月,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設立的世界第一家電視台正式播出電視節目。廣播電視的相繼出現,使新聞報道聲情並茂,生動形象,時效性提高,傳播範圍更廣。國際互聯網出現之後,對傳統的新聞媒體確實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也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國際上不少新聞傳媒紛紛采用網絡技術,使網絡媒體彙集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傳播手段的各種優點,在新聞媒體中異軍突起,迅速發展。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加強網絡新聞宣傳工作,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和改進傳播手段,推動新聞事業發展,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我省互聯網絡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截至1999年底,全省網民數量已超過30萬,在全國排名第8位,居內陸省份之首。但我省互聯網新聞宣傳事業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基礎很薄弱。上網的新聞宣傳媒體大大小小算起來不到20家,且大多不能正常運轉,存在的問題比較多,影響也不大。因此,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盡快發展我省的網絡新聞宣傳事業,任務十分艱巨。對此,各新聞單位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要審時度勢,抓住科技進步的機會,利用網絡技術來發展自己,推動我省新聞事業的發展。
二、一定要把開展互聯網新聞宣傳這件事抓緊辦好
黨中央對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十分重視,加強網絡新聞宣傳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時代緊迫感,認真貫徹中央領導同誌的指示,努力把開展互聯網新聞宣傳這件事抓緊辦好。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一)認真開辟網上宣傳陣地,切實加強重點新聞宣傳網站的建設
我省互聯網新聞宣傳事業建設的當務之急是要抓好網上陣地的建設。現在中央已確定《人民日報》網絡版、新華社網站、國際廣播電台網站、《中國日報》網絡版和中國國際互聯網絡新聞中心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新聞宣傳網站。從我省的情況看,已正式批準上網的有《今日女報》、《體壇周報》、《家庭導報》三家,正在辦理審批手續的有《經視網站》、《湖南生活頻道》等6家。我們正籌劃組建湖南省國際互聯網絡新聞中心,並將集中力量辦好一二個重點新聞宣傳網站,使之具有一定的規模實力和知名度。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將集中力量抓好“中國湖南”網站的建設,投入必要的資金和設備,選調優秀人才,爭取用2~3年的時間,把它辦成權威的、代表湖南形象的、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省級大型網絡新聞宣傳信息平台,成為全國名牌網站,並以此為依托,帶動我省其他新聞宣傳網站的發展。我省新聞宣傳單位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開辟網上宣傳陣地。根據中央的要求,3年以內,中央新聞單位100%都要上網,省市新聞單位90%要上網,這個任務一定要按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