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琪吃完最後一口,一抹嘴巴,說:“這次的不錯,不過紅豆餡太甜了點。”
“明白了,下回改進。”小葛很受教,一邊點頭,一邊把她的心得記在一個便箋本上。上頭還有其他忠實客戶的建議意見。
“我收回之前的話,你不錯嘛。”友琪哥倆好地拍拍他的肩膀,“蠻有天賦的,沒有師傅教,自己看書看碟也能學會做西點。”
“所以說,有夢想就會有奇跡啊。”小葛引了一句這個夏天最流行的歌詞,唱得荒腔走板,充分證明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上次的假鈔事件之後,他的生意似乎變好了。多半是那時候他做的東西已經沒有第一次那麼難吃,所以對這個年輕攤主本人有好感、也不排斥時不時吃些甜點當零食的回頭客,慢慢多了起來。
友琪的心態也差不多。上回問他賣剩的糕點怎麼處理,小葛竟然眼都不眨地說回家當晚飯和第二天的早餐,還是吃不完的就扔掉。聞言,友琪那從來都過於旺盛的同情心頓時泛濫成災。不知道是對這個努力成果得不到承認的年輕人多一點,還是對於那些被無端端浪費的上好糧食多一點。總之結果就是,她要是上晚班的話,大多數時候下班後就會跑來夜市買一兩個蛋糕或者麵包,當作贈送一點人情收入給他。反正書店不提供三餐,所以隻要晚飯少吃點,消滅掉一個小小的麵包或者蛋糕就易如反掌,花銷上來說,也大抵差不多。
一來二去,她和小葛之間說話多了起來。知道了他是大學生,白天在中期實習的單位打混,早早下班之後就在家裏做點心,邊做邊吃,等到準備得差不多了,六點半出門到這裏擺攤。家境絕對沒有有些人猜測的那麼艱難,不然就不會一臉怡然自得地做這種回不了本的生意。曾經問過他用的材料大概多少價錢,從小數學白癡到不能再白癡的友琪,調出手機的計算器功能,一筆一筆計算他說的成本,結果發現隻有全部賣完,收支才能勉強打平,同時還得忽略他經不起中年婦女們樂此不疲的還價大戰,把東西半賣半送出去的部分。
由於中式麵包王Mr.葛最近試驗成功的糕點品種越來越多,興奮過度的他正在認真考慮加大塑料櫃子的尺寸,或者以一周為單位,每天輪換著推出新點心。友琪舉雙手雙腳支持後者,因為選擇前者的話他會虧得更慘。
“你一個男生喜歡做糕點,家裏人不反對嗎?”據說實習期的收入一般近乎於零,看他一副不擔心缺錢的樣子,應該還從父母那裏得到資金上的支持吧。
小葛聞言,露出難得的陰沉表情,有些不悅地道:“我才不管。”
眼下之意就是爹媽其實反對他幹這個咯?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還是不要過多摻和為好。友琪擺擺手,大大咧咧地道:“正常正常啦,如果我突然說要去學做蛋糕,我爸也一定會嚇到的。不過好像做西式點心的本來就是男的多一點,我都沒怎麼見過女的點心師傅。”其實她說的“見過”,指的差不多都是電影電視小說漫畫裏,現實裏唯一認識做西點的人,也就隻有小葛一個而已,且還遠遠沾不上“師傅”倆字兒的邊邊。
小葛沉默半晌,忽然自言自語般地道:“我爸也做點心。”
友琪吃了一驚,想問下去,他卻顧著去招呼一對看見蛋糕就眼睛發亮的小姐妹,之後也再沒有說起。
晚風書屋開在鬧市區,目標消費者中,一小半是肚子裏有那麼點墨水,腦子裏多幾根回路的(自詡)精英們。店主三十多歲年紀,家學淵源之下,也是頗有品位的人,似乎身兼不少的副業,名片都印了好幾種。偶爾書屋還會在靠窗的茶座辦些聽起來滿深奧的學術討論會。和朋友打個招呼,就能將研討過程在某些高品位雜誌上登一登,自然聲名鵲起,踏進這裏的看起來很深沉的知識分子,也就越來越多了。
店主和父輩還是有些不同,出於賺錢和賺名聲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思想,他為書店開了兩扇門。一扇門麵朝大街,進去的地方賣的不是暢銷小說、流行雜誌,就是教輔和日常用書(比如上次詐欺老太買的那種),另一扇則是書店側麵的拱門,一進去就是滿坑滿穀的中華X局、商X印書館、X聯書店、XX文學出版社之類文化大鱷產品,裝潢和燈光都跟麵朝大馬路那邊不是一個境界。兩個區中間有走廊相連,不過穿過這條走廊的消費者,從來就不會很多。
這天下午,當一個衣著樸素但氣質出眾的小夥子從正門進去,在膚淺區裏轉了一圈,穿過走廊來到深沉區時,正好坐在窗下的桌子邊,捧著一杯清茶對著電腦發呆的店主,頗有些意外地瞧了他一眼。
深沉區訪客平均年齡大概在四十左右,這小夥子的到來明顯刷新了下限。
小夥子在歸類的標簽上掃視一周,走到人文地理的書架前,拿起一本書,像模像樣地翻到其中一頁,閱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