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目標
◎減少學生的自傷行為。
學生表現
孤獨症。當自己的意願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自傷行為。如用力抓、咬自己的手,撕扯頭發、用頭撞牆等。
矯正方法
◎減少學生的自傷行為。當兒童發生撕扯頭發、用頭撞牆、咬手等自傷行為時,在沒有影響到兒童自身或他人生命及財產安全時,教師並不急於哄他或試圖阻止他,因為這樣他可能會覺得受到了別人的關注從而發作得更加厲害。
故教師暫時故意不理睬他,最好在兒童情緒好轉前不要正眼看他,他的脾氣反而會逐漸停止發作,待到正常情緒出現時,再予以及時強化,從而以增強良好行為來減少該行為的發生。
◎減少學生的自傷行為。在該生需要被人關注時,教師要引導其用語言或肢體動作去表達,如對教師說:“老師,抱抱我。”或者主動去拉老師的手等。當其在引導下或者自主表現出正確的引起關注的方式後,教師及時給予強烈的關注並且表揚獎勵他,使之正確行為得到強化。
教師建議
◎減少學生的自傷行為。對一般咬手行為可用黃蓮、胡椒等有苦味、辣味之物塗在所咬之處。對有自傷、特別是嚴重自傷和攻擊他人行為的兒童,指導者可以適時采用厭惡製約,即把自傷和攻擊他人等行為症狀與不愉快的體驗(如言語譴責、物理統治等)結合起來,利用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體驗的條件刺激來代替自傷和攻擊他人等異常行為,使他在更深程度上體驗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其自動阻止並消除自傷和攻擊他人等不良行為。
◎減少學生的自傷行為。矯正自傷行為一般應以疏導、冷卻等方法為主,懲罰方法應視個體差異與兒童情況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