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目標

◎減少學生攻擊行為,逐步使行為正常化。

學生表現

孤獨症。來到學校,出現攻擊行為,如捶打或用腳踢周圍的小朋友,如果周圍沒有人時就摔、踢物品。

矯正方法

◎當學生攻擊周圍人或物時,教師立即(在不良行為出現的5秒鍾內)取消他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撤除他正在享用的正性強化物。或采取暫時隔離法,即將他與其他兒童或當時場境隔開,轉移到正性強化物較少的情景中去。暫時隔離的時間一般遵循一歲一分鍾的原則,也可根據其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等情況酌情考慮時間的加減。暫時隔離過程中,當兒童出現良好行為時,立即給他減少或撤除原有的厭惡刺激或情景,並使之日後在同樣的情景下提高該替代性良好行為的出現率。

◎與家長溝通交流,請家長多觀察細小事物給孩子帶來的心理變化,多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加強認識教育,在集體活動時有意對該生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告訴他,打人、罵人、欺負同學等行為都是非常不好的行為,不但老師不喜歡,同學也不歡迎有這種行為的夥伴,大家都要做講文明、懂禮貌、團結友愛的好孩子。

教師建議

◎如果是使用隔離室,那麼,隔離室的設計應相對科學,嚴防兒童自傷。

◎穩定的情緒是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教育訓練的基礎,也是引導他們參與集體、社會活動的前提。隻有情緒穩定,兒童才可能接受教育訓練和進行有效學習。因此,教師一定要在理解和寬容兒童的基礎上,從兒童的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兒童情緒問題的原因和接受程度,采取積極的態度、相應的措施處理應對其情緒行為。

◎兒童之間的攻擊多以物品搶奪和占有為目的,較少發生直接以傷害同伴為目的的攻擊,對於此種情況的攻擊行為通過說服教育、因勢利導,幾乎都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