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是上午九點,距離童話之夜倒計時為八小時。
“原罪”小王子的出現帶給了靈安全局新的發現,刷新了很多他們現有的資料。
他自稱喬端華,是“原罪”教皇喬爭煬的徒弟,羅成的徒孫,但是從某方麵來說也隻是個被教皇喬爭煬拿來做實驗的小可憐而已,十六年前,喬爭煬因為天資出色而成為羅成的徒弟,試圖繼承他的心理學衣缽,但是多年相處下來,喬爭煬明顯和羅成在學術上出現嚴重分歧,在無法說服羅成認同自己的情況下,喬爭煬在八年前毅然叛逃,決定在外興建屬於自己的組織,宣傳他的心理學理念,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打敗羅成,而人格轉移這個心理學理念就是八年前的陶幽鏡和羅成也沒有解決的,他就已經先一步找到了其中的技巧,自認已經在學術上有可以和他們二人一爭高下的餘地。
羅成那會兒估計在忙著反聯盟之戰的事情,沒空搭理這個叛逃的徒弟,所以喬爭煬就這麼安安心心地發展出了自己的勢力了。
“原罪”小王子喬端華當時才十三歲,他也不是什麼王子,也沒有花七是那樣良好的出身,他隻是一個無父無母、在福利院裏長大的孤兒,在喬爭煬尋找實驗材料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他有心理學的天賦,而被喬爭煬帶走,成為他眾多徒弟兼之實驗者中的一員,但是喬端華的性格不至於說純善,但也不是個能幹大壞事的主兒,喬爭煬對他不太滿意,很快就把當成了人格轉移的實驗對象,並且成功把他轉移到了另一個徒弟身上,兩個人格碰撞在一起,知道對方存在的情況下就會相互廝殺,喬端華不想死,隻能拚了命殺了原主的人格,占據了那副軀殼,喬爭煬見狀大喜,覺得喬端華是個很好用的工具,於是封了他一個所謂小王子的名號,就把他丟到了花七是身邊觀察他的一言一行。
沒錯,那時候喬爭煬已經準備好了對付陶幽鏡的計劃,除了羅成對他的否認之外,羅成對陶幽鏡的另眼相看也是喬爭煬的一大心病,他發誓要讓羅成看看陶幽鏡是如何成為他的手下敗將的,花七是就是喬爭煬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從花七是出門遊曆到認識小公主殷南笙,從他們的國家覆滅到花七是親手報仇,從殷南笙的自殺到花七是遇見陶幽鏡,每一步都在喬爭煬的計算之下,他一步一步將花七是打造成陶幽鏡會一見鍾情的模樣,毀了花七是的人生來成就他的計劃,從今時今日來看,喬爭煬做得還挺成功,不是嗎?
在這個過程中,喬端華一路見證了花七是的蛻變,其實他很羨慕這樣的人,光明磊落,又積極向上,哪怕再艱難的困境都打不倒他,哪怕再困苦的處境也不能阻止他一步一步往前走,他從來不退縮,不怯懦,不懼怕,他正如陶幽鏡對他的評價一樣,他是一個天生的戰士,隻能戰死,不能言敗——喬端華深深地羨慕著他,在他和陶幽鏡相遇之後,那種羨慕就變成了深深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滋味,酸甜苦辣鹹五味瓶翻倒在他心裏,嗆得他眼眶發紅。
喬端華愛上了陶幽鏡。
這是一個有點諷刺又有點理所當然的結果,事實上在五年前陶幽鏡和花七是一起旅遊的過程中,喬端華曾經無數次接近他們,用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方式,他也在心理學方麵有所小成,在陶幽鏡把注意力都放在花七是身上的時候,他隻要多費些心思就能不讓他們發覺自己的靠近,借此來觀察陶幽鏡,因為喬爭煬總有一天會要求喬端華對上他,他需要知己知彼,偏偏就在這個過程中,喬端華漸漸被陶幽鏡吸引,進而將這種朦朧的情感發展成了愛情。
這也不奇怪,即使陶幽鏡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即使陶幽鏡嘴裏總會說出最討打的話語,即使他完美得簡直沒有人氣,但是這也不妨礙他是一個優秀得足以抓住所有人眼球的男人,別說喬端華那麼仔細地觀察他,哪怕是對陶幽鏡一見鍾情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吧。
大概喬端華和那些人的區別就是他揣著不軌的目的而來,卻一直在陶幽鏡麵前見不得光,他甚至要再次舍棄自己的身份和意識,把自己融進花七是的身體裏,以愛的名義來傷害陶幽鏡——當年的太叔群的確就是如今的叢蘭,喬爭煬解不開叢蘭身上被陶幽鏡設下的天賦封印,幹脆直接把她的意識轉移到太叔群身上,粗暴地斷掉封印和意識的連接,用她的天賦配合太叔群的身體來行動,叢蘭曾經是陶幽鏡的狂熱粉絲,自然還算是了解他的為人處世,果然在一個個周詳的計劃中順利瞞過陶幽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給花七是下了心理暗示,順帶把喬端華的人格轉移進去,最大程度地打擊陶幽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