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滅門之災(1 / 3)

明朝末年,兵荒馬亂,世道很不太平,天災人禍連年不斷,百姓的日子過的是苦不堪言。正所謂亂世出英豪,那個年代可講的故事簡直多不勝數。有農民起義、有滿清反明、此外,更有江湖綠林道上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而本書要說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在今江蘇省與山東省的交界,有一個沿海的小城鎮,叫做白水鎮。鎮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依山傍水,土地豐饒,民風淳樸。由於這地方比較偏遠,並沒有受到戰火的侵襲,因此在當時來說,這白水鎮也算是一方樂土了。

某天,一大群外來人避難至此,打破了小鎮以往的平靜。這群人像是某個大戶人家舉家遷徙,他們趕著數十輛馬車,有幾十個家丁打手護駕,還有不少丫鬟傭人隨行,浩浩蕩蕩的。前麵幾輛馬車頗為華貴,裏麵坐著的應該是老爺、夫人、少爺。後麵車上則堆滿了一個個碩大的木箱。

這群人來到白水鎮上的時候,是一大清早,街上沒有什麼人,就幾家賣早茶的夥計,正頂著惺忪的睡眼,懶懶散散的幹著活兒。他們遠遠的看見這一隊人馬,都覺得非常稀罕。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像青山鎮這種偏遠地帶可是沒有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所以鎮子裏的人沒幾個見過這等陣仗的。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戶人家的老爺姓吳,名叫吳大富,已有七十高齡。吳老爺原本有一正房和兩個小妾,不過正房早死,小妾也跑了一個,如今跟著他的就還有一個女人,叫做馮妮兒。當然,這馮妮兒守著吳老爺這麼多年,早已扶正罷了。

吳老爺膝下有一兒一女,女兒早已嫁人,俗話說出了門的閨女潑出去的水,所以她並沒有跟著吳老爺一起逃難至此。至於兒子,則是屬於那種典型的公子哥兒,早在不滿三十的時候就得花柳撒手人寰了,不過他倒也替老吳家爭了口氣,生前留了一根獨苗。

要說的就是老吳家的這根獨苗,他叫做吳不凡,當時僅有七歲。小不凡生的是機靈可人,聰明伶俐,深受吳老爺寵愛,據說他們老吳家之所以不遠千裏的逃難至此,就是因為不想讓這個小孫子受牽連。

吳家老爺不知何故看好了白水鎮鎮南十裏處的一塊高地,他花了一大筆錢請來工匠在那裏建了一座宅院。宅子占地數畝,高牆大院,裏頭設有花園水池,布局擺設異常考究,絕非尋常人家能比。當時建宅子的時候,白水鎮裏的不少年輕人都被雇去幫忙了。回來後他們無不感慨吳家大宅的奢華,簡直是堪比皇宮了。當然,在那個年代,這些偏遠地區的人哪知道真正的皇宮是什麼樣兒呢。

老吳家在鎮南安宅落戶之後,行事異常低調,極少與人往來,平日裏家裏頭的一對朱漆大門總是緊閉著。偶有家丁、丫鬟去往鎮子裏置辦一些生活用品時,他們也很少跟外人交談,謹慎的有些令人咋舌,就好像是在刻意回避著什麼似得。

久而久之,鎮子上的人們出於好奇,就開始胡亂猜測起老吳家的來曆。有人說他們一定是在外頭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他們之所以如此小心低調,就是怕走漏了風聲把仇家引來。也有人說吳老爺原本是朝廷大官,現在見朝綱不穩,生怕滿清入關推翻大明,自己也會受牽累,所以帶著家眷跑路了。

這些猜測是真是假誰也不知,權當飯後閑話,說說便罷,沒有誰膽敢往細處尋思的。畢竟老吳家的那些膀大腰圓的家丁鎮上人都是見過的,萬一惹了吳家不高興,像他們這種小老百姓八成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那個年代的人對於權貴之家還是懼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