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克裏米亞地區處於戰亂,這是整個世界都知道的事情。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因為克裏米亞地區問題,與烏克蘭政府軍在烏克蘭東部開戰,成為一段時間之內的焦點。即便是現在,這個問題依舊處於爭執之中,克裏米亞地區更是不停的發生小規模的戰爭。
有戰爭就會有雇傭兵,不管是任何戰爭,都會主動或者被動的吸引一大批傭兵前往書,去發戰爭橫財。就像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烏克蘭大使館征集前線雇傭兵,日薪一萬元,死亡補助多少多少元等等。
這不是真的,隻是一個段子而已。可就這樣一個流傳在國內的段子,卻還真有人相信,組團前往報名,結果被遣送回來。
真正財對普通人都有這麼強的吸引力,更不用說那些雇傭兵了。
克裏米亞地區邊界處駐紮著一座軍營,這座軍營裏麵沒有政府軍,也沒有親俄武裝,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雇傭兵組織。一旦需要打仗,或者推到邊界線外的烏克蘭,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傭兵。同樣的,對麵也有雇傭兵的營地,為烏克蘭的政府軍賣命。
可以這樣說,戰爭隻要打響,首先進行的就是雇傭兵與雇傭兵之間的戰爭。
蕭援朝隻身一人來到這座雇傭兵營地,按照趙子陽告訴的,來找一個人。他沒有進入許可,隻有一個地點和需要找的人名字。
“你是來參加戰爭的嗎?”守在軍營門口的士兵盯著蕭援朝,眼睛裏露出審視的目光。
“不,我是來找人的。”蕭援朝通過大門望向軍營內部,清楚的看到不同的雇傭兵組織在裏麵走動。
整個軍營都散發著一股子血腥味,可見戰爭的殘酷已經讓這些傭兵們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死亡的、受傷的不計其數。可這就是雇傭兵的生活,誰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夠活到哪一天。
“這裏沒有你要找的人。”士兵晃晃手中的步槍道:“如果能遠離盡量遠離,這是戰爭。”
士兵向蕭援朝發出提醒,而這種提醒絕對是很負責任的。他們需要的是整體的傭兵團,一般情況下單人前來的,都會被勸阻。一方麵是因為他們需要的是團隊,另一方麵是因為單個體很難融入進來,會在沒有隊友的情況下成為炮灰。
“Alexandra,我來找Alexandra。”蕭援朝說道。
聽到這個名字,士兵輕輕皺起眉頭,點點頭道:“在這裏等著。”
說完之後,哨兵走進軍營。另一名哨兵則端著步槍,眼光鎖定蕭援朝,臉上露出一抹友好的微笑。
“嘿,夥計,你是Alexandra團長的人嗎?”哨兵從衣兜裏摸索出一根香煙,扔過來。
這是絕對友好的舉動了,能讓這裏的一名士兵給你扔一根香煙,那是一種對待朋友的禮遇。這幫常年呆在戰場的家夥,可不是隨便就能接受一個人的。而得到禮遇的蕭援朝,隻是因為說出了Alexandra的名字,僅次而已。這就是足以可見Alexandra在這裏的影響力,絕對是很大很大的。
“我們隻是……”蕭援朝剛要想著怎麼回答,就看到軍營裏衝出一小隊雇傭兵,端著槍向自己狂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