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一)(1 / 1)

一、藥茶的曆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燦爛的茶文化就發源於我國。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中國醫藥文化和茶文化一樣,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兩者的結合即是“茶療”。

茶葉具有多種有效成分與藥理功能,在臨床上對預防和治療疾病有很好的作用。我國對茶葉的養生與醫療作用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曆史。唐代陸羽《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有“茶為萬病之藥”的論斷。明·李中梓《雷公炮製藥性解》將茶的歸經概括為:“入心、肝、脾、肺、腎五經。”而冉先德先生主編的《中華藥海》則稱:“入心、肺、胃、腸、肝、腎六經。”茶之一味而可歸入五經或六經,足見茶葉藥效作用之眾多與治療範圍之廣泛。茶既可防病治病,又安全無毒,可以長期服用,這是曆代醫家的實踐總結。

與茶療有關的處方與製劑,自唐、宋以至元、明的醫學著作中,屢見不鮮。在宋朝的《和劑局方》、《太平聖惠方》和明朝的《普濟方》等中醫學著作中,都單列有“藥茶”專篇。例如《太平聖惠方》第97卷的《藥茶諸方》中,共收載8個方劑。其中,有茶葉者4方:蔥豉茶、石膏茶、薄荷茶與硫磺茶;另有4方雖無茶葉,但用中藥“如造茶法”製成,並“一依煎茶”法飲服。

在民間,多將茶與食品或調味品相配合,諸如鹽茶清火,薑茶治痢,糖茶和胃,醋茶祛痛,蜜茶利咽等,均是廣為人知的簡易茶療方。民間配伍嚴謹、方簡效宏的茶療方不少,如菊花茶、大棗茶、蓮子茶、枸杞茶、橘紅茶等。

現代的茶療,提倡將茶加入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規定成分,製作成各種類型的藥茶,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茶療這種自然療法的獨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