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平安並沒有拒絕的樣子,馮凡笑著繼續問道:“大鼓會嗎?”
李平安連忙搖頭,快板兒已經夠嗆了,而且大鼓李平安並沒有接觸過,他又不是行內人,從就接觸這些,因此真的不知曉。
馮凡抿了抿嘴,道:“讓你彈三弦兒是不行了,這東西沒有幾年功夫下不來,要不你試試唱法吧。”
現代相聲雖然也有逗捧之間的互動,但這種聯係稍微減弱了一些,沒有此前一般強烈,其靈活多變性更是將這種關係淡化起來,但尊於傳統下,其站位問題沒有改變。
本來馮凡是打算讓李平安當捧哏的,但此時看來還是差強人意,如今的李平安隻能靠著嘴皮子當逗哏了。
“大鼓的唱腔氛圍三種,起腔、平腔、插入腔。”
馮凡直接開始講述起來,直截了當的將李平安拉到了合作模式當中..
“‘起腔’為四樂句,是起承轉合式曲調。板起板落。四個樂句的落音為1、5、(或4、6)、1,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七聲宮調式。第三句有向上四度離調的傾向。”
“‘平腔’是大鼓用於敘事的核心唱腔。它大致分兩類:一類為四樂句,是顛倒[起腔]四句旋律的順序,稍加變化而成:“平腔”的第一句來自[起腔]的第三句,“平腔”的第二樂句為“起腔”的第二樂句,“平腔”的第三樂句來自“起腔”的第一樂句,“平腔”的第四樂句為“起腔”的第四樂句。因而,“平腔”也是板起板落,四句落音分別為4、5、l、1。由於第二樂句來自“起腔”的第一樂句,故沒有“轉”的功能。四個樂句呈複合上下句結構。這樣變化的結果,使前兩句旋律有向上四度宮調進行的傾向。”
“鼓還有個插入腔“十三咳”,常用來抒情。在一個唱段中一般隻用一到兩次,多用在一落的結尾處。“十三咳”共兩句,均為長腔。”
長長的一段完,馮凡緩了口氣詢問道:“懂了嗎?”
對麵的李平安此時已經呆若木雞,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
哎~~~~
馮凡有些傷腦筋,道:“要不你也不用理解其中的理念了,我直接教你怎麼唱,而且若是我有事兒的時候,你就去郭那裏。”
馮凡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來有些慚愧,但單論傳統相聲方麵,郭比我更擅長一些。”
“除了這些基本功,相聲內容反麵需要我們一起打磨,在這方麵我想多聽取你的意見,綜藝也是一種喜劇形式,而你獲得了如此的成功因此在喜劇方麵肯定也有獨到的見解。”
馮凡伸出手示意道:“你...”
李平安整個腦袋此時混亂的一匹,馮凡的性格著實有些太急了,讓他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終於緩過神,李平安苦笑道:“馮老師,起碼您得想讓我知道作品的梗概吧?”
馮凡笑著回答道:“現代相聲跟傳統相聲不一樣,後者是用於先人的作品,一代代的進行過壓場而來的優秀作品。而前者則是不斷地進行創新,並沒有壓場的這個階段,基本上都是活現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