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章:活在當下:90後(1)(1 / 1)

有一段時間認為自己很不幸,竟然與90後沾了個邊。以至於想到那些大人們對於90後的惡評就讓我感到些許無奈和忿忿不平。這樣的感覺就像莫名的被人淋了一桶糞。什麼90後依賴任性、攀比虛榮、迷茫無聊、畸形孤獨、作風不檢點,甚至非主流腦殘之類的屎盆子都往90後出生的我們頭上扣。我就在納悶,90年出生的我是腦殘麼?可我覺得本人腦子還是比較好使的,不會做些反人類反社會背德背理的壞事。試問,老天要我早不生晚不生偏在90年生,這身份證上的幾個數字怎麼就和“腦殘”好上了?

大人們是否對於我們90後的認知太過片麵與偏激?也許是了。不然90後的偏激哪能得以遺傳。社會上是出現很多圍繞在90後周身的另類、為人戲謔、為人不恥的事件。然而,你們不能把這一切全然歸結於這類人本身。更不能以偏概全,一竿子打到一片。

任何事物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個人的成長與塑形是多方麵造成的。

都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課堂。優質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從我們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開始,父母已經開始教導我們做人做事。麵對麵的教導大多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義正詞嚴。不過,我們會時常用我們單純的雙眼側麵看到一些與時常教導中相悖的事實。愛麵子,爆粗口,塞紅包,夫妻不睦,對老不尊等等。這些事雖小,但足以在孩子的心裏滋生不良的萌芽,而後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終是釀成大禍。所以,家長們應當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才能讓下一代正確健康的認識社會生活。然而,太多的家長忙於生計四處奔波,卻忽略了對下一代親情的培養,道德的樹立,生活的自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性不能縱養,一個女孩子怎麼可以嬌生慣養的讓母親當街給她整理絲襪?父母與子女的情感是上蒼給與人間最貴重的物品,又怎麼會有女兒悶死父母買刀分屍的人間悲劇?沒有家庭在道德上不斷灌輸最基本的思想,又怎麼會有因錢不夠花而綁架殺人呢?

一幕幕的慘劇令同為90後的我感到後怕。慶幸自己的父母對我平時言行的嚴苛,也對我的關懷無微不至。不過,父母對我們90後這幫獨生子女有太多的期望,似乎把所有的期望都轉嫁到了對我們學習的關注上。

對於我們這一代,學習遇過教改、減負、素質教育,可是壓力在一次次改變中越來越大。因此,學習是枯燥的,壓力是巨大的,希望卻是渺茫的。在小子的學習生涯中,分數與名次成為了生活得全部。似乎,學習並不是主要的,真正重要的便是在每一次考試中進入三甲甚至拔得頭籌的榮譽,或是說那隻是屬於自己及家人在他人麵前的虛榮。於是乎,每次考試後,幾家歡喜幾家愁。麵對家長狂轟濫炸的質問,我們無言以對。麵對同學沾沾自喜的成績,我們咬牙切齒。內心的壓抑曾告訴我:這是生存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於是,我們在名次的階梯中攀比虛榮,在自我保護的冷漠麵具後畸形孤獨,在學業的完全敗退後染上社會的不良習性。如今,很多90後同我一樣大四了,卻發現學習到頭隻是一場欺騙。證書、文憑、知識、能力這些有用嗎?到頭來,還不是“拚爹”。想到最近北大一個08級女生黃豔寧的話——“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要拚爹。”其中透著濃濃的辛酸與無奈,然我感同身受。

快畢業了,回首大學生活,我們得到了什麼?若是說社會是個大染缸,那麼這裏就是一個糞坑。太多的學生早已沾染上社會的醜陋風氣,神聖的學堂已不再神聖。不過,這仍是一堂課。雖然殘忍,但也告訴即將步入社會的我們——這個社會是殘忍的。

在此,我要感謝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前輩們。是你們,讓我們90後出生在一個好時代。改革開放已顯現出明顯成效,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在物質生活、教育條件等方麵比前輩們的起點就要高上許多。然而,福禍相依,社會的發展致使物欲橫流,到處充斥著虛偽、欺騙、浮躁、虛榮、黑暗……麵對這一切,我們好似一片飄零的樹葉,在空中飄來飄去無從落腳。我們迷茫,我們空虛,我們缺少理想和信仰,我們功利欲望心強烈,我們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甚至我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回真我。這讓我想到西方社會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完成現代化所經曆的時段一樣,意識形態上的多元也帶來了像PUNK、SKIRT、GAY等等這些社會現象。所以,不難想象,火星文、非主流、破出門等等層出不窮大行其道,不過是90後追求時尚成熟填補意識空缺的分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