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日便是十月初五,這天正是小雪,秋葉已將盡,天色陰霾,似真的要掉下雨雪。詢問了方老夫人,是不是還是要去竹林寺,老夫人卻是無比虔誠的堅持要去,若汐隻好提前安排下出行的馬車和仆婦,以及一應物品。
自從若汐進府,方老夫人就漸漸的把府裏的事情交了出去,基本上是由若汐和周媽媽完全打理,方老夫人每日裏除了在後院的佛堂念經,便是在屋裏抄經書,似乎真的是不問世事。
這次出門,人數倒是不少,方老夫人那邊,大丫鬟穀雨和處暑都是要跟去的,還有幾個小丫鬟,周媽媽,朱喜家的,還帶著幾個仆婦和粗使婆子。淩虎自不必說,帶了一幹侍衛跟隨,倒是不用坐車。李平院子裏,除了小雁,白露是一定要去的,還添了寒露,書童茗兒和小廝慶兒也要跟去,這兩人卻也是不乘車的。
如今奶娘王媽媽已經去了單獨的院子榮養,由羅紋照看,倒也過的悠閑。陶媽媽雖然也已不在青藤閣,卻是沒有打發去莊子,因著千求萬求的,方老夫人便允他在廚房做些采買,畢竟是府裏的老媽媽了,也要給幾分麵子。
最後,就是淩夫人了,方老夫人想著淩夫人自進了府門還沒有出過府,因而特地讓周媽媽去見了淩夫人,請她帶著丫鬟一同去寺裏,雖然老夫人也算是真心,但淩夫人卻以腿腳不便為由婉拒了,其實若汐明白,這是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雖然若汐跟虎子也前去勸了又勸,卻抵不過淩夫人的堅持。畢竟自己一家吃住都在府裏,說起話來也難免心虛,卻是不去的好。
雖然淩夫人沒去,但林林總總算起來也有幾十人,好在方府的馬車也寬敞,卻還是用了四輛出門。這天的一大清早,若汐便起床安排物事,周媽媽很是能幹,省了若汐不少事,若汐便隻帶著小雁將李平常用的物事打了包,又吩咐周嫂子提前做了李平愛吃的吃食點心帶著上路。
於是周媽媽帶著幾個丫鬟仆婦坐著馬車走在最前麵,稍後便是方老夫人帶著穀雨等幾個丫鬟的馬車,第三輛才是李平的馬車,若汐也坐在這裏,最後一輛是朱喜家的和兩個年輕媳婦裝了一大車的物品跟著,淩虎一幹侍衛分別跟在隊伍的兩頭和中間,如此浩浩蕩蕩的出了府門。
馬車緩緩的前行,沿著元寶待往南沒多久,就到了富貴街,聽著有店小二招呼的聲音,若汐便撩起了簾子的一角來看,醉仙樓一如既往的矗立在拐角處。此時時候尚早,天氣又陰霾的緊,門口的小二實在輕閑,睡眼惺忪的剛伸了伸懶腰,被冷風一吹,忙又縮回了手,連帶著縮了縮脖子。
半年以前,若汐還常常的路過此地,而董大也每日的往這裏送貨,這樣想著,不自覺的看向小雁。小雁一臉的平靜,沒有看自己,隻是一味的繡著手裏的錦帕,待若汐放下簾子,卻手一抖,紮了指頭,忙放到口裏啜著。若汐瞧著並沒有開口,隻在心裏輕輕歎了口氣,這孩子,把悲傷和仇恨埋在了心底,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馬車慢慢轉入富貴街,沿街的商販並不多,不多時便走了多半,前麵就是肉鋪了,若汐又看了一眼不動聲色的小雁,卻沒想馬車猛的停下,小雁手一顫,倒是又紮了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