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陷害(1 / 2)

正隆十一年的冬天來的很早,十月剛過,天氣就轉冷,待到月底,一場大雪下來,整個京城都變成了銀色。京城的不少勳貴們都在自家的花園開了席賞雪,隻是苦了那些百姓,特別是城外逃難的衣衫襤褸的災民。

清冷的早晨,若汐坐在窗前,臉上帶了憂色。從那日靖王爺來訪,她就心裏疑惑,靖王世子隻有一個,那麼那日的那個男子卻又是誰,她想著那日同去昌平的皇儲,答案呼之欲出,讓若汐暗暗心驚。

好在提親的事情已經押後,皇上最近因些徐閣老致仕,朝中波濤洶湧,很多門生也因著各種罪狀落下馬來。隻是不知怎麼,從昨天若汐的右眼就一直跳,睡覺也睡不踏實,總覺得有什麼事,思來想去,眼前也就是李平出城巡視的事情。

李平接了聖上的差事,在城外施粥施米,雖然整件事情都是順天府伊徐治清來辦,但事事還是要報了李平做主,今日下了大雪,兩人約好去巡視。隻是李平的身體還有些弱,若汐卻不好隨行。

雖然聽說九門提督楊有德也會同行,若汐心裏還是打鼓,那個楊西北,粗枝大葉的,有了事情倒還好說,就怕是有什麼使詐。低頭想了半晌,若汐便來到淩宇軒,自己去不了,總要囑咐一下淩虎,不要出了差錯才好。

一進門,就看淩虎正要出院子,宋嫂子囑咐著什麼,大宛站在屋簷下,不知在想些什麼,時不時的瞥上一眼淩虎。

“今兒個徐大人和楊大人既然都在,免不了得跟著喝一場,王爺身體不好,自然是你代勞,隻是自己要悠著點兒,不要喝多了,上次多虧了大宛,今天可不許再醉了。”宋嫂子有些嚴肅,對虎子上回喝醉的事情頗有微詞。

“姨母說的對,我也想說這個呢,今兒個陪著王爺去,千萬注意了,最近世道不安穩。”若汐見宋嫂子說了許多,便不好再說什麼,隻是提醒淩虎,最近時局不穩,說不得那邊會有什麼動作。

“我,我能跟著去麼?”大宛的聲音極弱,若汐愣了愣才發覺得是他在說話,“我跟姐姐學了好些年,總算懂一些,這次隨行不能帶醫官,我可以扮成小廝跟著,萬一有什麼事也能照顧一下。”

平日裏大宛的話極少,若汐常把他忽略了,做事也算穩妥,每日裏不是看醫書,或者是給府裏的人診病,便是做些家務,照顧宋嫂子。今日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倒讓若汐有些欣喜,男孩子,總不能****呆在家裏,能出去曆練是好事。

想也沒想若汐便答應了,“那敢情好,幫我照顧一下王爺,扮成小廝倒是可以,隻是你沒怎麼出過府門,回頭跟著王爺後麵坐車,不要跟茗兒他們一樣。”

大宛的眼睛亮起來,他略帶感激的看了看若汐,倒把若汐看的笑起來,不過是讓他出門曆練一下,怎麼竟激動成這樣。

半個時辰過去,若汐在香清院的花廳裏半靠在臥榻上看書,抬頭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想起登州那年的大雪。三年前,因為戰事所阻,陪著李平呆在了登州,當時是那麼的失望。三年後,跟著李平上京,掉落懸崖,又以為自己一命嗚呼,卻沒想到被人所救。經過了這麼多風雨,自己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隻是心裏還是很累,一點點的計算得失,小心翼翼的往前邁著步子,好在李平走的很穩,皇上很喜歡他,對政事也一點點的熟悉,而皇後以為立了太子便天下大定,最近也沒有什麼動作。可是她還是不安心,總覺得不對,一直沒有消息的羅紋帶了消息,而小雁在前門大街遇襲,那個小孩子的死亡,順天府實在沒有查出什麼。

雪花悠悠的飄落在窗前,轉眼地上的雪又厚了一層。城外的雪比城內更大,紛紛揚揚的灑在大地上,銀裝素裹的份外清冷,隻有城門口的粥棚冒出一絲熱氣。

排隊領粥的災民站了很長的一隊,徐治清指揮著又架了一隻鍋台,很快的又成一隊,隻是人數卻不見少。排隊的都是老弱婦孺,有點力氣的都登了記進城做工去了。

李平看著那長長的隊伍,心裏也不禁歎氣,想著在登州的時候,鄉民富足,百姓和樂,不由多看了一眼這位穿著破舊棉袍的徐治清。

李平的身後站著一個麵容清秀的小廝,他戴了一頂瓜皮帽,低頭看腳,偶爾會抬眼看一下周圍,隻是看到九門提督楊有德時,會有些慌亂,不時將帽子下拉,深深的低下頭去。

楊有德手裏拿著一根長長的煙袋鍋子,在粥棚附近巡視著,帶來的官兵都在城門口的粥棚附近巡邏,以防有人作亂。

一個瘦小的衙役跑過來,在徐治清的耳邊說了幾句什麼,徐治清麵色一緊,轉身去了棚外堆放米糧處。瘦小的衙役將其中一袋米翻開給徐治清看,這個徐大人抬了抬左手。

“再看看其它的。”

楊有德看著徐治清麵色不對,也跟著過來看,竟看到一袋拆開的米中,有些米變成了綠色。小衙役又拆了兩袋米,都有些綠色米糧,楊有德和徐治清交換了一下眼色,都覺出不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