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捅爛馬蜂窩(1 / 3)

李尚熟悉這書呆子的德性,如果寬慰他就沒完沒了的拉著你嘮叨個沒完,沒人搭理他一會兒功夫反而冷靜下來,也會有一些冷門招數。當下是一甩手就扭頭回去了。

回到長瓦屋,正看到馮卵頭與隔壁的林光明在砍竹子,鏟去枝葉後,拖到後門地壩上在竹尖上綁破布條。李尚不明所以,問這是做啥子,林光明和馮卵頭回答說是準備去燒蜂窩包。

林姓在六隊是大姓,有三十多人,但成份有點高是上中農,對六隊集體的事務沒啥話言權。但在知青回城民主評議時還是有投票的資格,倒也不可輕視。林光明是個瓦匠,經常在外做臨工,家底還算好。李尚曾聽小明柳說他婆娘是五隊張殺豬匠的妹子,當閨女時是大隊的一枝花。李尚倒沒覺得林家嫂子有多漂亮,隻是覺得這已經生養了兩個妹兒的村婦,****倒是挺大的,臉貌較一般村婦周正一點兒。因為沒生出兒子,前幾天又生了一個娃兒,謝天謝地終於生了一個兒子。於是林瓦匠就丟下功夫回家來服侍月母子,由於奶水不暢,娃兒沒奶吃,土偏方說生吃蜂蛹可以下奶,這是準備去燒蜂窩取蜂蛹。為了給以後回城拉票,平時一毛不拔的知青馮守勝也自告奮勇的來幫忙了,反正力氣使了力氣在。

弄清楚原因,李尚就提醒:“用火燒好是好,隻是搞不好就把蜂蛹也燒焦了。”林瓦匠聞言愣住了:“當然是把蜂窩包取下來最好,但是哪個敢去取,隻怕要蜇死人囉!”李尚指了指馮守勝:“馮卵頭就敢,我曉得他在南浦城裏就取過蜂窩包。”馮守勝當時就急了:“你娃天棒扯蛋,你才取過蜂窩包!”

玩笑過後,三人打起了商量,李尚本就是位急公好義的直性子,二話不說就答應一路去,時當夏令,大家都是短衣短褲,為了防備蜂子蜇人,決定換上長衣長褲,三人就各回各屋去準備。

知青屋位於長瓦屋大院右側。這長瓦屋本是麵朝青龍河的兩個四合院,由於正中的堂屋中梁連成了一片,遠遠看去就是長長的一溜房屋,所以名為長瓦屋。知青房屋是前後二間相連,各有約十個平方大小,前房麵朝大院的石板地壩,是灶屋,後房有一個木質的牛肋巴小窗,是臥室。前任知青是渝州的兩個親兄弟,所以是這般連二間的布局。等李尚和馮守勝來後,自然要分開。本來是李尚先來幾天,可以由他先挑房,但李尚天性使然不願占便宜,等馮守勝來後,就由馮守勝先選了前屋。於是隊上就派人用土磚封上了中間的隔門,把中門安放在後麵牛肋巴窗戶的位置。農村建房是按照民俗“左青龍右白虎”來建的,又有“隻準青龍高在上,不準白虎抬頭望”的說法,所以建房時左邊的台階和屋脊都比右邊的高。李尚的知青屋在後牆安門確實不好看,這後牆本不高過兩米,被屋簷一遮,遠遠望去就成了半截門一樣。社員們都說李尚吃虧了,李尚沒往心裏去,說我不吃虧就是馮守勝吃虧。社員們認為李尚這人“仁義”。

李尚換穿了長衣長褲,是那種冬天穿的棉布衣褲,又穿了襪子和一雙回力鞋,戴上一頂草帽,想了想又翻出一雙棉線手套和一件短袖的海魂衫拿在手上,鎖上半截門等林瓦匠和馮卵頭。等了一會兒沒見人,林瓦匠家是前後都有門,因為屋裏有月母子,也不好穿屋而過,就繞過外邊的一間正房,從偏房的廁所兼豬圈側的小路到了大院壩子,見馮守勝正開著櫃子在翻找衣物,也不曉得怎麼武裝自己,一見李尚這身行頭,也依樣畫葫蘆的穿戴起來。這時林瓦匠出了門,大家的穿著基本一樣,隻是衣褲的顏色不同而已。唯獨不同的是李尚多了一套手套和海魂衫。看來是心照不宣的由李尚去取蜂窩包了。臨到開步的時候,李尚不由問道:“喂,我說同誌們囉,啥地方有蜂窩包哦?”林瓦匠說對河一隊地盤的寨子堰塘就有一個老大的蜂窩。三個人一路閑扯著攔山網向寨子走去。

石峽一隊側邊的明岩叫手扒岩,這裏的明岩直上直下,有一方稍矮一點的巨石象被鬼斧劈開一條寬約米許的裂縫,鄉民就在左右石壁鑿上等距離的孔洞,稱之謂腳蹬,另外鑿上約為小一點向下凹的孔洞用於手扒叫作手坑,供鄉民們上下通行。所以名為手扒岩。

岩下是一遍亂岩陣,也是長滿了桐子樹。石陣中有一方頂部較平坦的長形石頭,麵積約有四十平方,有人就一分為二,靠岩一側建了連三間的土牆草房,斜朝青龍河的門前是一個小壩子。這巨石高約五六米,加上地勢本來就比側對麵的石峽五隊高,比河對岸的石峽六隊更高,在四周的桐子樹林的點綴下很是養眼,遠遠望去有點城堡的氣象,鄉民們稱這裏為“寨子”。寨子前方十多米的地方有一口水麵約半畝的山坪塘,水塘四周都生長著桐子樹。這塘是一口冷水塘,一年四季水都是滿滿的,它除了存儲山坡堰溝的來水,主要還是它塘底有幾個大的泉眼,一年四季泉水不斷,這種塘還比一般的塘深,約有四五米深淺,這種遠離鄉民大院的冷泉水塘,也不適合養魚,因為水冷塘瘦魚長不大,隻有幾年不見長的野生鯽魚悠閑竄遊在塘中。這裏風景獨好,空氣清新,人蹤罕至,全是因為這寨上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