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夏荷生產(1 / 3)

擔架在診所大門前被吳所長和幾位醫生接著,眾人把擔架直接抬到產房門口才放下。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年婦女,指揮著兩個年輕的女護士,把夏荷扶進產房後,便關上了門。吳所長領著李尚來到自己的診室招呼他坐下,看到他滿臉的擔憂焦躁,笑著安慰他,要他放下心來,說這是醫院,萬事有醫生負責,如果不能順產還可以剖腹產,保證母子平安。在當年,農村的婦女生產,幾乎都是在自家生,生頭胎的,就由鄰居大媽或者自己的女性親屬接生,有的生過小孩的婦女,往往動手自己打理。如果發現胎位不正引起難產,也是在家裏折騰一陣,實在不行了才往醫院抬,也有在路上就母子身亡的,更有一種陋習是剪臍帶時不用幹淨的剪刀,而用一把鏽跡斑斑的剪刀。如果家中沒有,就是買一把新的剪刀,也要灑上水放在潮濕的地上,讓它生鏽,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僻邪。鏽蝕的鐵器上布滿了破傷風病菌,有一些小孩會感染病菌,在七天左右時間死去,人們稱為“發七風”,是撞了邪。不光農村如此,南浦城內也是如此。生小孩一般都不到醫院去,城裏的情況比農村好一點的是,每個居委會都有一名經過政府婦幼保健所培訓的接生員,收費十分低廉,所以小孩的存生率要比鄉村高一些。

今晚的青龍場十分熱鬧,陪著送夏荷到診所的就有近30人,這些人都站在診所的院內小聲交談著,聽到消息的六隊社員和在家休息的企業職工,也陸續趕到診所來,連幾個月病倒在床的李明柳,也柱著一根竹棍來了。王大菊、賀圓圓和石峽的何成業、劉慧、莫家蘭等知青擠進院內,圍著站在產房門前的謝佳,小聲的詢問著情況。王大菊告訴謝佳,隊上一些腿腳不方便的老婆婆,都跑到觀音岩去跪著燒香,祈禱夏荷母子平安。因為夏荷體弱矮小,懷的又是雙胞胎,自從有了身孕後,李尚怕她虧了身體,寒冬臘月還要去下勾釣團魚,一直在給她補充營養,所以肚子特大。平日裏大家都擔心她難產,在農村,孕婦難產很容易丟掉性命。夏荷心地善良,從不在人前背後說三道四,人緣很好,加上李尚在石峽的威望,所以夏荷的安危,才牽動了眾人的心。

正在和吳所長閑聊時,張會計火急火燎的衝到了門口,一見李尚就說:“我派了四輛手扶拖拉機,現在已經有兩輛向九龍衛生院開去了,還有兩輛在車壩隨時待命。我剛才還到公社去找了龍書記,彙報了情況,龍書記電話通知了衛生院。你表叔已經派了兩名婦產醫生,說是用自行車送來,半路上再坐拖拉機。”張會計現在是企業運輸隊長,當上隊長後,與李尚走得相當近。李尚握著他的手表示感謝,說:“一輛就夠了,何必派兩輛嘛。”張會計說:“萬一路上拋了錨咋辦?車壩上待命的是怕臨時要送小荷弟妹到九龍去才預先安排的,反正有備無患嘛。”張會計告訴李尚,公社在家的幾個領導要到診所來,自己先跑來告訴消息,是要李尚去迎接一下。李尚隻好相揩著向外走去,人群看見他走來,自動讓開一條通道,在他走過身前時,都小聲的道著“平安”,李尚也不停的說著“謝謝”。

供銷社副食門市的櫃台前買這拿那的有不少人,像趕場天一樣生意興隆;這是營業員為了方便群眾,特地趕來開門營業的。遠遠的看見龍書記一行人正經過石橋,向這邊走來,李尚和張會計緊走幾步,迎了上去。龍女一見李尚,就伸開雙手抱了他一下,笑道:“小李哥哥有福氣呀,才多大點呐,就有兒有女當爸爸囉。”龍書記笑道:“你這女子沒臉沒皮的瘋吧,一邊玩去,老爸有正事要和李主任談。”龍女翹著嘴斜了老爸一眼,才硬拉著張會計向診所走去。龍書記握著李尚的手問了下夏荷的情況,要他放下心來,等著做爸爸就行了,指著陪在身邊的一位笑和尚彌陀佛般的矮胖中年人說:“這是今天才來公社的副書記黃****同誌,黃書記今後分管你們石峽大隊和穀香大隊,在工作上你一定要支持黃書記的工作喲。”穀香大隊緊鄰石峽,就在大石板斷裂開的那塊小點的石板上,方圓二平方公裏左右。當地社員有一句“南浦有塊大石板,穀子打個幾千擔”,指的就是穀香大隊。李尚聽了龍書記的介紹,忙伸手握住一直笑咪咪看著自己的黃副書記,熱情地說:“歡迎!歡迎!請黃書記多來石峽指導我們抓革命促生產!”黃書記十分熱情,用一隻肉感十足的肉嘟嘟手掌輕輕拍著李尚的手背,笑道:“李主任年輕有為,咱們相互學習哈。”黃書記原名黃永富,大****初期改名為黃****,才從縣革委的一般工作人員提升為這青龍公社的副書記兼公社革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