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麻子打嗬欠(1 / 3)

黃****調走後,縣委一直沒派人接替他的職位,李尚是區委委員,在幾次區委會上,都有人提名新的人選,陳誌書記也提過兩次人選,對這事,李尚都是表示同意上報縣委,他也知道********王仲仁根本不會提交給常委會討論,九龍區陳誌書記不是王書記線上的人,是縣委副書記趙叢的人,在慰問團臨走時,王書記曾叮囑過李尚,要他考查培養青龍黨委一班人,就地提拔副書記。

穀香和青龍兩個大隊在副業園的建設上已經落後,李尚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兩個大隊,好在石峽緊鄰這兩個大隊,青龍在河的下遊,穀香在河的對岸,李尚能天天回觀景台,也不會長虱子。

這兩個大隊都有許多人在石峽上班,結合現行的政策,按規定由企管辦把工資的一半存入所在生產隊集體的戶頭上,生產隊才分給口糧。如果完全按死套路來,工資的全部都要交集體。所以這交一半的做法,一點沒影響到工人的積極性。

青龍大隊支部書記李秉學提出可以在青龍河上網箱養魚,李尚沒點頭。一是擔心山洪暴發打水漂,二是下遊的尼公坡和白燕山已經規劃為造紙原料龍須草基地,長江總廠原來在金鳳的基地也劃在青龍紙廠名下,今後還要在尼公坡的河邊設點收購麥草,用船運到石峽,架了網箱咋個整?兩人最後商定,青龍河上大量養BJ鴨,淘汰個小的當地麻鴨;大隊的田間地頭都是各種果樹,決定就地建一個果品粗加工車間,半成品交蜜餞廠深加工。穀香大隊也建一個粗加工基地,因為田多,建一家釀米酒的車間和豆腐乳車間,就地招工,利潤歸大隊,車間歸在造紙製糖釀酒總廠名下,也不用另辦執照;兩個果品粗加工基地劃入蜜餞廠。這兩個大隊本來比較富裕,又有務工人員交的工資款,不用向企業借款,在簽好責任書後,兩位書記又提出一個新問題來。為了減少職工宿舍,石峽招工時是向這兩個大隊有傾斜的,是人都會有屎尿,石峽的有機肥多,收成不用說。而這兩個大隊的肥料少了,莊稼收成難免會受到影響。這個問題李尚不得不考慮。,直到答應在化肥指標上傾斜,才算擱平了這事。

企業從步入良性循環後,生產勢頭很猛,特別是社辦的化工廠更是利潤多多,建廠時石峽六隊企業墊的資金早就還清。想到各大隊辦副業園借款時都是付了利息的,於是決定也要付利息。副業園建得早的,也逐漸有了收益,後勁也起來了。眼下是要把農業生產抓好的時候,莊稼一隻花,全靠肥當家,石峽的肥料充足,六隊的肥料更足,因為人多家畜家禽也多。其他大隊本就缺少肥料,現在又多少不等的有人在石峽務工,肥料外流,光靠農家肥根本不可能增收,能做到不減產就不錯了。化肥呢?國家的供應指標每年給青龍的不到十噸,為了幫助石峽,另外每年傾斜了二噸,而青龍全公社的缺口在一百噸左右。李尚思前想後,在聽取了黨委一班人的意見後,決定上馬一家小型的氮肥廠,年產量在二百噸左右。李尚是嚐到內部循環甜頭的人,當下說:咱不等不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咱國家窮,把有限的肥料指標,讓給比咱更缺肥料的地方。

派王全到地區氮肥廠去接洽後,王全第二天下午打來電話,說建廠資金要十萬元,先付五萬,另外五萬用石峽的產品折抵,分五年抵清。折抵的物資清單由對方確定。廠房由青龍負責,他們隻管技術和設備的操作;認真培訓好石峽的職工。三個月建設期,建好後半年內保證正常生產,需另付一萬元的技術培訓費,也是用物資折抵。如果同意當天可以簽合同。李尚表示同意,對首付五萬的設備款,要求設備全部運抵青龍後即付。他明白:這城裏的氮肥廠領導,是想這苦法兒在給自己的職工謀點福利。

建氮肥廠必須擴大發電量,青龍河的水源豐富,現在隻利用了五分之二。李尚考慮了幾天,決定把全公社的照明電都一並解決。電站屬石峽六隊企業,開黨委會沒必要,隻在企管辦內部講了一下,自然沒啥意見。要電站核實一下需要擴容多少,馬上開始建設。李尚想:來個麻子打嗬欠,一起總動員吧。

已經是臘月二十三了,六隊到了年終分紅的日子,李尚和夏荷每人兩千多元,小孩減半,一共有近七千元,為了養眼,更為了造聲勢鼓舞全青龍公社社員的士氣,決定用現金派發。當時最大麵額的鈔票是十元的大團結。石峽大隊企業也分了一點紅利,公社企業因為要建氮肥廠,沒考慮分紅,再說全公社人太多,也分不了多少,隻是每人分了一塊肥皂和一包洗衣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