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遠的地方,有一座鎮,名曰求仙。
是為天高皇帝遠,世俗的影響,在這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最早的時候,這小鎮還不是叫這名字,
但有一屆鎮長覺得以前的鎮名土了點,便找了鎮上的教書先生求名。
先生年輕時不知從哪聽到的傳聞,對仙俠生活極為向往,曾四處尋訪仙人。
也許是資質太差,也許是沒那個緣法,周遊各國,而求仙不得。
尋尋停停,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青絲也變成了白發,他的精力也漸漸不足,隻得回到家鄉,侍奉一下父母,彌補一下逝去的時光。
幾十年的時間,可讓一個年輕人變得垂暮老矣,亦可讓一些老人化為塵土。
他的家鄉已經不記得他了,正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老去的他問起家的境況,道出了自己名字。
孩子亦笑而對曰,未曾聽說過。
他終究還是找到了,可是家已變成瓦礫,父母也離開了人世。
老人跪於父母墳前,放聲大哭,似乎在這一刻他變成那時的孩童。
尋仙訪道,隻恨時不待我,再多一點時間就好了,
逝者如斯,又無孝可盡,在早一點回來就好了。
仙道啊,你誤我大好韶華,我亦無怨無悔,可卻讓我見上最後一麵啊,嗚~
恨啊,好恨。
他枯坐三天,似乎為了將自己最後的一絲生機澆滅。
神仙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為你打開一扇窗。
麵對這樣的他,鎮上的一家農戶看不下去了,把他帶回了家,請了郎中,算是保住了他的命。
農夫讓家中閨女照顧一下,然後一來二去,身體也好了起來
最後他成為鎮子裏的教書先生,又和農戶的女兒結了婚,在老家的位置重新蓋了房子,生活也算美滿。
他的笑容也多了起來,是求仙好,還是求仙壞,誰有知道了,隻願得一方安康。
知道了鎮長的請求,想到了年輕時的尋仙之旅,心中有些不甘,也無可奈何,便取了次名,聊表寄托。
老鎮長自然也高興了,這可是文化人取得名字,那人可是見過大世麵的。
大概很久之後,至於多久已經忘記了,這裏有了神仙的傳聞,
也不知道是從哪裏開始的,越傳越遠,教書先生的故事也被升華了,成了得道的仙人。
很多人都跑過來,尋找仙緣或瞻仰仙人風采,到使這個不知名的小鎮擴建了不少,更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鎮。
不過傳說談多了,就乏了,大家總要找點新鮮事來打發一下時光。
最近一個妄圖修仙少年成了熱門的話題,不論在哪裏,隻要有人談天,就會將這個少年拿出來數落一番。
少年早年喪母,幾年前便跟著他的父親來到了鎮上,雖鎮上沒什麼房產,但大人有門手藝,生活也算不錯。
不過好景不長,他的父親重病而亡,隻留下那個孩子。酒樓掌櫃的看那孩子可憐,便讓他做了個小工,包了食宿,給點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