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星移民還是向火星移民
地球上的人口,每年增長約9000萬,一百年以後世界人口將達150億。即使能解決這麼多人的能源、資源、糧食和環境汙染等問題,但因地球上將是十分擁擠的,這就迫使人們有必要開發宇宙空間。
太陽係的九大行星中,除地球外沒有哪個行星人類能夠在其上生存。經過科學家多年的研究,認為金星和火星與地球相似,隻要經過改造,是能創造出一個與地球環境相似,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金星比地球略小,它周圍有大氣層,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在97%以上,使金星表麵溫度高達465~485度,這樣的高溫可以使鉛熔化,生物是無法生存的。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金星在形成初期,溫度比現在低得多,大氣成分與現在也不相同,其表麵有過海洋和河流。
科學家們設想,隻要使金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並把它分解成為氧和碳,這就會使金星氣溫逐漸降低,氧和碳為生物生存提供了條件,再使金星大氣產生降雨,人類就可以向金星移民了。要實現這個設想,先把藻類這種能在高溫和嚴寒的大氣中繁殖,又能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和碳的生物,裝進火箭裏,發射到金星的大氣層,讓它改造金星大氣。漸漸地把金星環境改造成與地球相似,讓地球上的生物在金星上生長起來,那時,人類在金星上生活就可能了。第一批移民將前往金星,那裏多麼廣闊,不像地球上那樣擁擠。不過,人們在金星上生活,最初是十分艱苦和不習慣的,金星上的一天相當地球上243天。
火星,多少年來一直是人們最感興趣的一個行星,過去從拍攝的火星照片上分析,上麵有一條條的運河,認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可能有火星人。因為火星比任何行星都更像地球,火星一天比地球隻長40分鍾,火星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一年零九個月。火星和地球一樣,有四季變化,兩極也是冰雪覆蓋,並且也是冬季冰雪麵積擴大,夏季縮小。為了揭開火星的奧秘,從1964年開始到1988年,向火星發射了幾個探測器,其中1976年7月發射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在火星上軟著陸,進行生物探測實驗,選擇的著陸地點,是認為生命存在可能性最大的地方,用機械手采到火星表麵的土壤,岩石進行分析,然而沒有發現任何生命現象。火星周圍有稀薄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氣,沒有氧,沒有液態水,天氣變化很劇烈,有時出現大風,形成猛烈的塵暴,火星表麵山巒起伏,山穀縱橫。火星表麵溫度在13?90義,最低溫度達-130……這種環境人類是無法生存的。隻有改造火星環境,創造出適合人類生活的環境,才能向火星移民。
改造火星環境,一是要融化冰層,使固體的冰蜇變成液態水。二是要改造火星大氣成分,使二氧化碳分解成氧和碳。三是提高火星溫度。具體的辦法是,把藻類用火箭送上火星,播種在冰雪上,藻類吸收大量的太陽輻射,使冰雪溶化。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分解成氧和碳,使火星大氣中氧氣不斷增多,井促使火星表麵溫度升高,再把地球上的生物在火星上生長起來,這樣就達到了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人類就可以開始向火星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