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屍體黑洞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種可怕的天體叫黑洞。它是由與太陽同一類的恒星演化而成,恒星自形成以來,不斷地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即四個氫原子核聚變為一個氦盧子核。在這個核聚變過程中,恒星要損耗一些質量而釋放出大量的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核燃料逐漸減少,恒星的熱壓力也隨著減少,恒星就會不斷地收縮即坍縮,因而密度不斷增大,體積不斷地縮小,於是恒星就逐漸演化成紅巨星,再演化成白矮星、再是中子星,最後就演化成體積極小,密度極大的天體黑洞,這就是恒星的死亡階段,黑洞就是恒星的屍體。
黑洞的質量和引力極大,任何物體隻要進入它的引力範圍,就會被它吞食,成為它的一部分,就連光也被它吸住跑不出來,因此,我們看不見它,就叫它黑洞。人們既然看不到黑洞,怎樣證明它的存在?一是,光線是直線傳播,當光線在質量很大的天體附近經過時,由於受到強大的引力場的作用,發生彎曲地經過這個天體。所以,當光線在一個看不到恒星的地方發生彎曲,就意味著那裏有黑洞存在。
二是,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宇宙空間的氣體塵雲吸到它的周圍並落進黑洞。由於氣體運動速度非常大,溫度很高,會發射出X射線,如果空間的X射線,來自一個不可見的天體,這個不可見的天體就是黑洞。
太平洋也有魔鬼海
一提到魔鬼海,人們立刻就想到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區,其實,太平洋也有魔鬼海,在北緯30~36、東京144~160之間的太平洋海域就是個海難多發區,不少萬噸級的巨輪在此遇難,在遇難前有的連呼救信號都來不及發。
這個海域在日本以東隻有300多千米,是北太平洋的重要航線,僅近12年就有9艘巨輪在這個海域遇難。海難多發生在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它給海上航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僅舉數例說明這個海域的險惡,並為欲解開這個海域之謎的讀者提供一些情況。
1969年1月5日,日本“博利瓦丸”號,是一艘五萬四千噸的礦砂船,從秘魯返回日本,航行到這個海域,當時天空晴朗少雲,風力8級,浪高7米。博利瓦丸礦石船在風浪中顛簸著航行,10點30分船體突然被折成兩段,約1小時後船尾上翹著沉沒,船上31名船員隻有2人獲救。
1970年1月5日,利比裏亞“索菲亞”號1萬噸油輪,航行到這個海域,在風浪中折斷成兩截,沉沒了。
2月6日,另一艘利比裏亞的“安東尼奧斯狄馬迪斯”號載貨15977噸的貨輪,又在這個海域沉沒。兩艘船上的船員,下落不明。
1970年2月9日,日本的“加利福尼亞丸”是一艘62000噸的礦砂船,航行到這個海域,遇風浪,晚10點半在兩次巨浪打擊下,船左側被打出裂口,“加利福尼亞丸”發出“303”呼救信號,附近的一艘澳大利亞貨輪趕來援救,.救出24人,船長等4人因拒絕離船,而隨船下沉。
1980年12月27日23點,利比裏亞“阿迪尼斯”號,載貨29700噸貨,從智利駛往日本名古屋,駛到這個海域,遇暴風雨,當即發出求救電報說:“由於暴風雨,船受損害船艙進水,船頭下沉,船尾上翹,無法航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刻派出巡邏船趕來營救,救出了全體船員。
1980年12月28日早晨8點,南斯拉夫“多瑙河”號載貨14712噸貨輪,從美國洛杉磯起航,到我國青島又繼續航行,當進入魔鬼海域,這裏正刮著猛烈的西風,敘速達每秒17~28米,浪高4米多,船艙突然進水,“多瑙河”號立即發出無線電報說:我船遇暴風雨。船速減低。第一艙進水,正用泵抽水。“在發出這個電報以後“多瑙河”號就突然失蹤了。連“503”遇難呼救信號都沒來得及發出。
1981年1月2日下午5點47分,希臘“安提帕洛斯”號是載貨138611的貨輪,在這個魔鬼海域,遇暴風雨,它發出電報說:“遇暴風雨,航行很困難,預計7日進大阪港。”隨後,“安提帕洛斯”號就失蹤了,也沒發出遇難呼救信號。
1980年11月27日7點50分,日本貨輪“尾道丸”號,是載貨53900多噸煤炭的貨輪,從美國南部的莫比爾港起航,經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向日本駛去,經過一個月的航行,“尾道丸”進入魔鬼海區,遇到了強勁的西風,巨輪在大浪中艱難地航行著,航速緩慢。
“尾道丸”遇難前的航海記錄上記載著:12月30日6點30分,西南風8級,湧浪高8、9米……對艙口蓋、貨艙、雙層底和水密門等進行周密的檢査,沒發現異常情況。
9點40分,風浪更大,並且還在加強。14點30分,航向290。湧浪來自左舷20。方問,船頭在湧浪中起伏。正當船頭隨浪穀下降時,船頭右舷出現十幾米的巨浪。巨浪把船頭和第一號貨艙抬起,船頭突然折斷……貨船發出遇難警報。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並發“303”呼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