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
人啊人。
許多問題的答案,不是藏在山光水色裏的,也不是藏在官方正式向外發布的數據裏的。
它們,真真實實地展示於尋常百姓家。
旅行,於我而言,是一種思想不斷地自我茁壯的方式。
多年以來,自助旅行的方式,使我得以在近距離接觸異鄉異國的百姓,而許多時候,選擇下榻於民居民宿,也正是為了讓那顆飛翔的心找到探索的觸角。
同樣是音符,可是,當它飛揚回旋於異鄉異國不同的土地上時,卻涵括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和內容——旅行,能使旅人的思維變得更為縝密、心思變得更為細膩。此外,在旅途上邂逅的那些宛若明燈般的人,也往往能讓我筆下的世界變得更豐盈、心靈變得更富有。
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有個年過七旬的老人沙紮,富甲一方,擁有數也數不盡的資產。然而,這個奇人不要住在城裏華美的洋樓裏、不要過婢仆成群的奢華生活,反之,他選擇留居沙漠,守著祖傳的五個偌大的椰棗園,過著返璞歸真的生活。對於終日為物質生活碌碌營營的都市人來說,沙紮就像是一顆奇石,奇石所發出的熠熠亮光,讓周遭的鑽石都變得黯然失色。
在印度尼西亞,有一名女子蘭妮,在峇迪廠裏工作。峇迪是一門擁有三百餘年曆史的傳統手工藝品,一幅手繪峇迪,往往得經過多重繁複的工序、經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每一幅峇迪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和活潑的生命力。蘭妮深深觸動我的,不是她對峇迪那種如數家珍的無所不知,而是一談起峇迪時眸子便像染上釉彩打上蠟的那種高度狂熱。我發現她不是在峇迪廠工作的,她根本就是活在峇迪裏的。對工作的熱誠,使她的生活甚至她的整個生命都溢滿了斑斕的色彩,她為“敬業樂業”一詞做出了完美的詮釋。
行走不忘思索,消化不忘反芻;人和心,一起飛翔。
《一路驚喜——尤今環球遊》撰寫的是有關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冰島、馬其頓、英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敘利亞、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地的遊記。
《旅行中的人文關懷——論尤今的遊記文學》一文,是《文綜》雜誌副總編輯白舒榮女士為第三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香港舉辦)所撰寫的論文。現在,收錄於書內,借此增添異彩。
衷心感謝中國四川人民出版社為我出版了《一路驚喜——尤今環球遊》一書,讓我一路的驚喜得以和中國內地廣大的讀者一起分享。
尤今
2013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