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滲透著關懷的藝術世界(1 / 3)

舞台上,十個被裝扮得花裏胡哨的稻草人直直地挺立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麻雀,繞著稻草人,飛來飛去,齊聲唱道:

七月天,稻子熟,一片稻子香又甜

一塊田,兩塊田,田田連田到天邊

太陽曬,稻穗黃,風吹稻田翻金浪

你乘風,我破浪,黃金稻田吃又玩

快來啊!快來啊!不吃稻子待何時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喳喳吱吱吱

舞台下的小觀眾,被“麻雀”那偷吃稻子的頑皮動作逗得很樂,笑聲不絕;而稻草人和麻雀之間那詼諧的對話,更在劇院裏掀起了一波一波的笑聲。

坐在台北的城市舞台劇院裏,觀賞兒童劇“稻草人和小麻雀”,我暗暗喝彩,真是老少鹹宜的舞台劇啊!這是根據台灣著名作家黃春明的童話《稻草人和小麻雀》改編的。

內容說的是一片即將收割的稻田,引來了許多垂涎欲滴的小麻雀。老農夫於是和他的三個孫子一起做了十個稻草人,準備次日豎立於稻田裏。老農夫認為不必為稻草人的臉畫上五官,可是,他的三個孫兒卻覺得沒有五官的稻草人看起來有點可怕,於是,三人在夜裏偷偷起身,用顏彩為十個稻草人畫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次日,天未亮,爺爺便和孫兒一起把稻草人豎立在稻田裏。聰明的老麻雀,識破了稻草人是“假農夫”,大放其心,把許多小麻雀召來,大吃特吃。稻草人齊聲抗議,老麻雀卻振振有詞地說道:“你的老農夫也真小氣,你看看,這一大片連到天邊的稻田,有多少稻子可以收成啊!我們麻雀身體這麼一點點,腸胃更小,我們能吃掉你們多少稻子呢?你閉著眼睛想一想,現在這一片金黃的稻田,要是沒有我們麻雀飛來飛去,吱吱喳喳歡喜地唱著歌,多沒有生氣,多沒有意思啊!”稻草人被說動了心,於是,和麻雀達成“協議”,允許它們盡情吃稻子,而當農夫一來,稻草人便會通知麻雀躲起來,稻草人提出的唯一條件是:不許麻雀停在它們身上嬉戲。

劇情由此展開,由於對話淺白易懂,故事輕鬆有趣,加上悅耳動聽的歌曲,劇院裏,老老少少都觀賞得如癡如醉,我注意到一些小觀眾才兩三歲,居然也看得十分入神。劇院裏除了歡喜的笑聲外,半點噪聲也沒有。

黃春明在劇中不時通過譏諷的手法,抨擊現代兒童的崇洋心態。比如說,劇中主角阿明要求爺爺為他改名“蜘蛛俠”時,爺爺嗤之以鼻:“蜘蛛俠哪兒比得上咱們的孫悟空!”阿明在田野間走不動,要求爺爺背他,爺爺歎著氣,說:“你這麼重,吃太多炸薯條了呀!咱們的地瓜,清甜美味又有益健康,你偏不要吃!”

和黃春明的夫人林美音一起從劇院裏走出來時,我心裏湧滿了感動。要為孩童提供如此豐盛的精神食糧,背後必須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啊!

年過七旬而依然健步如飛的黃春明,很快從停車場把車子開來,邀請我上他的家去坐坐、談談。

2011年4月,我到台灣旅行,剛好黃春明的兒童劇在台北上演,他因而熱誠地邀我觀賞。

在車上,聊起這出兒童劇,黃春明說道:

“過去,農夫老是以稻草人來嚇走麻雀,孩童們都有一個錯誤的印象,以為麻雀是害鳥。實際上,天地萬物包括飛禽走獸和花草樹木,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利。當我們對麻雀趕盡殺絕的時候,我們忘了,麻雀吃稻子,也吃那些蛀食稻米的蟲子,因此,算得上是益鳥嘛!通過這出舞台劇,我希望能夠重新教育我們的孩子,以新的視角來看待麻雀。”

蜚聲文壇的黃春明,近年來致力為兒童提供靜態與動態的精神食糧。靜態方麵,他出版了多本圖文並茂的童話繪本,諸如《小駝背》《短鼻象》《我是貓也》《愛吃糖皇帝》等等。動態方麵,他於1993年創辦了“黃大魚兒童劇團”,讓孩童在近距離裏接觸與親近戲劇這門多元藝術。“黃大魚兒童劇團”這名字,寓藏了黃春明的赤子之心。他很開心地說道:“魚,是永遠也老不去的,我們常說老貓老狗,可就從來沒有人說老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