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令我聯想到清朝,聯想到那由富貴走向腐朽的朝代。據說清入關以前也很樸素,所謂的宮廷宴席極其平民化,不過是露天鋪上獸皮,眾人圍攏著燉肉的火鍋盤腿而坐,類似於今天的野餐。《滿文老檔》記載:“貝勒們麼在仿膳吃滿漢全席。這張桌子還不算最大的。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然而當它坐定了江山之後,越來越講究排場一表現在飲食方麵就是形成了滿漢全席。最初清官宴請文武大臣,滿漢席是分開的,譬如康熙皇帝曾多次舉辦動輒數千人雲集的“千叟宴”都分滿漢兩次人宴。滿漢席也分檔次,其中一等滿席,每桌價值白銀八兩,據此推理,這樣的大型宴會真是一擲千餘。後來逐漸集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身,乾隆年間自宮廷流入民間,一時風行神州。
清朝的滿漢全席,似乎以揚州為最(作為江南的官場菜李鬥的《揚州畫舫錄》裏有詳細記載。我又分別查閱了川式、廣式、鄂式滿漢全席的膳單,發現各地因口味不同,菜目也有變異,但幾乎都以山珍海味為主體。雖未現場親臨,僅僅這一份份文字的菜譜就令我眼花繚亂。古人啊古人,為什麼對待吃一有這麼高的熱情,這麼多的創造?
滿人宴飲有吃一席撤一席的習俗,這對滿漢全席構成最大的影響,使之不再是一餐之食,一夕之食,需分全日(早、中、晚)進行,或分兩日甚至三日才能吃完一可見其菜肴品種的繁多。滿漢全席就是以這種多餐甚至持續多日的聚餐活動而著稱。從日出吃到日落,從今天吃到明天一在那樣的環境中,人仿佛變成吃飯的機器了,吃飯也變成某種機械的行為。這種狂吃濫飲、飽食終日的方式,即使在物質文明極其發達的今天看來,也是太奢侈了。吃的人難道不心疼嗎?難道不空虛嗎?
滿漢全席大多在官廷及官場盛行,由此可見,類似於後來的公款吃喝吧?長年累月地吃下去,還不把江山給吃空了,把老百姓吃苦了,靳以,春風得意的大清王朝,最先從飯桌上開始腐朽。它首先失敗在飯桌上,然後才失敗在戰場上。因為當中華民族慢條斯理地烹飪,享用滿漢全席之時,垂涎三尺的西方列強,卻在緊鑼密鼓地打製堅船利炮。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鋪張浪費的滿漢全席,正如清朝的曆史一樣,頂多隻夠吃幾百年的。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華麗的王朝什麼也沒留下,隻留下一桌冷冷清清的剩菜殘羹一就像留下圓明園的斷牆殘柱一樣,供後人瞻仰並且噓歎。所謂的鴉片戰爭,是清朝走向黃昏的標誌一這已是它最後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