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王峰:荒唐少年變形記(2 / 3)

幹了半年,幹得不錯,老板一看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又把王峰調回車間,學習西點製作技術、麵包製作技術,似乎要把王峰打造成一個技術全麵的師傅,這令王峰喜出望外。

王峰這時候似乎比剛畢業的時候懂事多了,認為要抓住機遇,就要博得領導的歡心,正這麼想呢,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王峰的頂頭上司——車間主任讓臨廠的工人給胖揍了一頓,王峰不容分說,糾集了車間裏的幾個死黨,也給對方一頓胖揍。主任特別高興,從此也對王峰另眼看待,王峰也就此洋洋得意起來。雖然隻有21歲,儼然已經是車間裏的青年領袖了,很多事情他都喜歡摻和摻和,結果重重地摔了一跤。當時,很多小青年嚷嚷著要漲工資,還學會了罷工,王峰不明就裏,還充當起這些小青年的代言人,結果可想而知,大家的工資漲了,也都正常上班了,王峰卻被開除了。

這就叫:炒豆大家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在家休息了好一段時間之後,王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實在待不下去了,每天都麵朝大海,就是看不到春暖花開,有點寂寞,該出手時就出手,王峰又出手了。1998年5月,王峰被大連康佳食品聘用,負責開發食品新品種,公司規定每完成一項新產品開發,並在市場上有銷路,獎勵1500元錢。王峰在這家食品廠勉強幹了一個月。王峰後來坦言:“沒什麼可幹的,條件不行,髒亂差,不是我想要的那種單位。”

你想要的單位?你想上阿聯酋的七星大酒店做西餐,人家用你嗎?

很快,王峰又被三葉食品聘用,被任命為車間的技術指導。一聽名字似乎挺讓人洋洋自得的,小小年紀就成了車間的技術指導,這要是在國家排球隊,不就是陳忠和的角色嗎?畢竟這不是國家排球隊!王峰隻幹了3個月又夠夠的了,辭職不幹了。王峰說:“啥技術指導,純粹拿豆包不當幹糧,拿村長不當幹部,和他們那些學徒工一樣在車間裏幹活,就說的好。”

王峰還真把自己當成袁偉民、陳忠和了?

4年換了4個單位,像一個不安分的毛驢,4處亂逛,就是找不到適合自己口感的芳草。不安分,這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的一個通病。眼高手低,看什麼都不服氣,幹什麼都幹不好。浮躁、虛榮、驕傲。這個時侯最需要的是長輩的指導,需要心理的安慰,需要安靜的心情。可惜,這些王峰那時候都沒有。

閃開,散財童子來了

1999年末,王峰終於做出了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決定:不再給別人打工了,他要自己創業。王峰首選的項目是要在瓦房店的炮台鎮開一家生日蛋糕店。

其實這個項目在那個時候那個地方根本就不太靠譜。炮台鎮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那是一個才幾平方公裏的小鎮,2009年的規劃麵積才有10平方公裏,就相當於城市裏的一個小區。況且生日蛋糕是消費群體非常特殊的一種食品,平均來說每天人群中隻有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人過生日,而且這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人又有多少能買生日蛋糕呢?而且當時炮台鎮隻有3萬人口,如果按十分之一計算,每天隻有七八個人買你的蛋糕,租房子的錢都賺不會來。

王峰倔啊,他想好的事情誰也勸不了,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左耳朵進來,右耳朵出去。他好說歹說從老娘口袋裏摳出了5五萬元錢。房子租好了,設備也買回來了,手機也拿上了,大老板的派頭也有了,就等著開業了,結果開業沒開成,開了一個大玩笑——設備需要三相電,而租來的房子隻有兩相電,要增加三相電增容費就得10多萬元,家裏根本拿不出來10多萬元後續資金投入,朋友們一個個也是束手無策,無奈,隻好把設備賣掉,兩萬多元的設備隻賣了5000元,房子的租金交了,人家不給退租,合同規定又不準轉租,1.5萬元的房租也打了一個沒有聲響的水漂,加上一段時間以來的花銷,張羅了兩個多月,5萬元錢張羅沒了,手裏隻剩下了一個愛不釋手又毫無用處的手機。為什麼說毫無用處呢?因為什麼正經事情都沒有,你說拿一個手機又有什麼用處?

一個地地道道的散財童子。創業要經過可行性研究,要對創業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分析,連設備使用的是三相電還是兩相電都不知道,怎麼能這麼魯莽地投資呢?再說了,在這個行當裏混了這麼多年了,平時都幹什麼了?歸跟到底還是年輕。

5萬元錢兩個月賠光了,怕家裏埋怨,王峰索性也不回家了,想想就開發區還有幾個熟人,隻好跑到開發區來。當天夜裏兜裏還有不到100元錢,湊合著在一家洗浴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沒敢住洗浴,因為還要吃飯呢。接下來在路邊的長椅上睡了兩晚上,第三天剛從長椅上起來,讓一個朋友遇上了。

朋友說:“怎麼在這睡上了?”

王峰隻好如實相告,於是被朋友收留,在朋友家廝混了一些寄人籬下的時日。

2002年夏天,那是一個讓人頭腦容易發熱的夏天。散財童子終於再一次從老娘手裏搞來了5萬元錢。王峰能搞不靠譜的投資,王峰他媽就能為他不斷地供應資金。這回王峰選擇了搗騰服裝,與其說是搗騰服裝還不如說是折騰服裝呢,因為這又是一次錯誤的投資。

首先,搗騰服裝首先要對服裝有研究,有一雙擅於發現美麗的眼睛,就王峰那眼睛,不像!色彩、款式、流行等等,他根本不懂,還是一個色盲。這裏麵學問大了,就這麼一個二十二三歲的毛頭小子,對服裝沒有半點研究和熱情,隻是為了想要賺錢就投身其中,不讓水嗆著那就怪了。不過讓人欣慰的是,這一次畢竟是第二次了,已經有了一點經驗,折騰了一個多月,服裝攤還真讓王峰給折騰起來了。

王峰給我講了他幾次荒唐的進貨經曆:

有一次,到沈陽五愛市場進成套的西服男裝,是市場剛推出的流行款式,一次進了50套,每種規格三四套。本來以為能賺一筆呢,第3天才發現,所有的西服全是一種規格,而且是最小的規格,很少有人能合身,估計是我上貨那家賣剩的。五愛市場是魚龍混雜的市場,都是個體戶,進貨也沒要發貨票,也沒要信譽卡,根本想不起來是誰家的貨,即使知道又有什麼用?沒憑沒據的誰理睬你?王峰說:“這些西服直到我關門大吉也沒處理掉。

還有一次,進的是小姑娘穿的連衣裙,裙子腰部有一個腰帶。等賣連衣裙的時候我懵了,怎麼也找不到裙子上的腰帶了,這裙子怎麼賣啊,在萬般無奈的時候本想找人給加工一些腰帶呢,市場上竟然找不到一樣的布料。後來隻好給連衣裙配了一條皮帶。多花了30多元錢,效果還沒有原裝的好。裙子剛賣完不幾天,腰帶在另一包衣服的最底下自動出來了,什麼用也沒有了,20條腰帶,賠了600元錢。

王峰又說:“這樣的事情多了去了,說都說不完。反正我的服裝攤位是金瑪商城裏生意最不好的,衣服的款式、色彩都不招小姑娘喜歡,我自己也不招小姑娘喜歡,勉強維持了幾個月,就關門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