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節 她的選擇(4)(1 / 3)

雖然習武的師傅隻有一位,還經常見不到,可夜安然卻覺得習武比學文累多了,苦多了,不過對這一點無論是夜安然還是夜家人,都沒有一句怨言,因為夜安然的習武師傅是夜問心。

可以說,夜安然是目前為止夜問心兩世加起來唯一的一個徒弟,就連夜問心前世的女兒,都是仰止乾的師傅教的,而不是仰止乾本人。可到了這一世,夜問心的武功隻有她一個人會,她隻能親自動手。

和夜安然之間的血脈親情,讓夜問心很願意或者說打定了主意要好好教導夜安然,。而把夜安然學文的事安排給唐文清,是因夜問心覺得在教導人這個方麵,其實唐文清是比她要強的。

夜安然的生活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夜問心親傳弟子的身份,讓夜安然從小就被人像神一樣地尊崇、羨慕著,可她也失去了童年,****夜夜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隨著夜安然的長大,夜安然對夜問心的感情越來越複雜,曾有一次,長大的夜安然對喬氏說,“娘,為啥有時我看到姑姑,會想哭?”

喬氏歎道,“那是因為你在走你姑姑走過的路,不過,很可能你姑姑當年比你更苦。”

是的,夜問心兩輩子加起來隻有仰止乾的一次童年,但那時的仰止乾可沒像夜安然這樣,有夜英和喬氏特別的疼愛,其實又何止是這夫妻二人,整個夜家乃至整個武林和各國,對夜安然的關注度都是相當高的。

裴氏曾不止一次滿含羨慕地說,“大嫂,我怎麼就沒有你會生呢?”

大寶是男孩子,而夜問心是不肯教男孩兒,哪怕他是夜家的孩子。

夜傑也從靜靈懷孕起,就時時刻刻地念叨,“要生女兒啊!”

靜靈嗤之以鼻,“怕啥,大不了我多生幾個,總會生出女孩子來的。”

抱著同樣的想法,裴氏在陪夜武回到博野郡赴任時,特地將大寶留在夜楊氏的身邊,以免影響他們繼續造人的計劃。

也不知是夜家人體質特殊還是祖墳風水有問題,總之夜家是實打實的陽盛陰衰,除了喬氏一舉得女外,裴氏和靜靈都是生了兩個兒子後,才生下第一個女兒的。

夜問心更慘,整整生了三個兒子,才生下一個女兒,以至於很長時間內,夜安然都是夜問心唯一的傳人。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夜問心在打發走了穆子楚之後,正靜靜地坐在自己房中看著桌上的一把刀,一把憑夜問心的描述和唐文清的想像打造出來的,和仰止乾所用的一模一樣的刀。

因為用料考究工藝講究,在唐文清和夜問心離開衛國去中原國時,這把刀還沒有鍛造出來。

輕輕地抽出這把刀,屋子裏猶如劃過了一片清冷的月光,它依然神采斐然,卻已不再是它了。

然,經過長久的逃避,夜問心已然下定了決心,當她手持這把絕世神兵時,這世間就沒什麼是讓她畏懼的,哪怕她要麵對的,是她自己的心。

從月清溪和唐文清麵前消失後,夜問心並沒離去,她一直悄悄地跟著唐文清,唐文清在月清溪的手裏,夜問心實在不放心。

看唐文清回了中原國,夜問心本應離開的,她想靜一靜,她不願去麵對唐文清,但她無處可去,不知從何時開始,離開了唐文清和夜家,她已找不她的心安之所。

夜問心不懂這種情緒是如何出現在她心裏的,她隻知道,她如同一朵盛開在枝頭的花朵,假如沒有枝葉她又該何處依托?!

有一種強大,是建立守護的基礎上的,一旦失去了想要守護的人,生命會變得漫長且悲傷,淒冷得讓她所處可藏。

所以夜問心依舊跟著唐文清。

直到唐文清起身去鷹嘴嶺,又在鷹嘴嶺安頓下來,夜問心這才回了夜城。

其實第一個知道夜問心回來的夜家人,並不是夜傑,而是夜安然。

夜問心回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導夜安然練功,夜問心不讓夜安然告訴夜家人她回來,夜安然不負夜問心的希望,真沒露出一點端倪,瞞過了所有的人。

夜家逢五逢十的晚餐總會有些不同,哪怕夜問心不在家時,家人也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在他們心中對夜問心的牽掛。離家一年多的夜問心發現,除了菜肴越來越豐盛精美外,一起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夜楊氏不願意男女分桌吃飯,於是她就讓人特地訂製了很多張巨大的圓形桌子,根據人數的多寡決定用哪一張,讓大家都能坐在一處,上菜時由侍候的下人把每道菜都在就餐者麵前傳一遍,倒也是挺方便的辦法。

有了大寶和靜靈這兩個活寶,夜家餐桌上食不言的規矩早就被打破了,其實以往也隻有夜問心在的時候,夜家才會遵守這個規矩。

見大寶咿呀了幾句,夜問心臉上並沒露出不喜之色,靜靈也壯著膽子開口了,“小妹啊,文清怎麼沒和你一起回來?還有你咋越長越漂亮了?有啥秘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