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2)

茫茫宇宙之中,在一個極不起眼的角落裏,有一處日月所照之地,於這方世界當中,有一顆藍色星球,所以看上去是藍色,乃是因為大水占去了這個星球上十之有八的範圍。被大水所包圍的大陸,有兩大塊,這兩塊大陸一大一小,相互之間遠隔重洋。這一方世界,古書上稱作“南洲”。

其中,大的那一塊陸地名曰巴別大陸,在這一方世界上,巴別大陸乃是一塊廣袤無朋的大陸,它的形狀恰似一個倒過來的“凹”字。在大陸中央,自南而北綿延著一道長逾萬裏的巨大山脈,這條山脈大致呈東南—西北走向,正是這道山脈,近似均勻地將這巴別大陸分割成東西兩部,依照此方世間世人的習慣,將西側的部分稱作“恒州”,將那東側的部分則稱作“神州”。這條山脈,神州的古書稱之為“翼望山”,世人也都這麼叫它。

在西陸恒州,有一座千年古城,名叫巴別大城。

這是一座無比繁華之城,世上萬邦之人皆來此經商、旅行。事實上,它也正是當世第一大城。與繁華主城相異,大城之北,則是寬廣的荒涼之地,在這荒涼的高地之上,聳立著一座高塔,塔高百丈,底部徑寬數十丈,甚為雄偉壯觀。塔上洞窟密集,洞洞相連,猶似蟻巢。

一名僧侶手捧紙筆疾步匆匆地穿過曲折通道,待行至臨近塔頂的一處洞窟,他頓了頓,繼而大步邁進洞窟。

洞內深處,燈火通明,巨大洞室的中央,端坐著一名老僧,在他周遭圍坐著眾弟子,眾僧似在聆聽師尊說法。原來,這座位於巴別大城北郊的的高塔,乃是一座寺廟,這座巨大的寺廟,集中著恒州絕大部分的僧侶修士,聚集此處的眾多修道者並非同一宗門,而是分門別派,隻因形勢所迫,不得已共處一地。

恒州自古民風功利而多欲,乃多殺多爭之地,尤其是近世以來,修真者多不受待見,恒州各邦甚至明令本邦新近入門的僧侶限期還俗,逾期者必施以重罪。與之同時,對僧侶的驅逐,更是如火如荼地在恒州各地進行。

這些被驅逐的僧團,大致有兩個去處,其一便是朝東逃往東陸神州,其二則是前往巴別大城。不願離開恒州故地的僧侶,絕大多數則會選擇前往巴別大城。這巴別大城乃天下名城,以開放包容著稱於世,當下在恒州,也隻有此地還在收容落難的僧眾,盡管如此,但鑒於恒州各地對僧團的敵意,巴別大城亦采取了諸多限製舉措,其中之一便是限令遷徙於此的僧眾,必須集中居住於大城北郊的高塔之中,這座高塔,世人稱之為“巴別塔”,逃難的僧眾未至此地之前,這巴別塔亦有僧侶於此修行,他們的修行處所便在臨近塔頂的洞窟之中,雖說隻是一個洞窟,但於此修行的僧人還是給這裏起了一個名字,名曰“問天寺”。

便在恒州刮起驅逐僧侶的寒風之際,巴別塔下的貧民窟中,誕生了一個嬰兒,據說,這名嬰兒剛剛出得母體,便手握作拳狀,振臂高聲呐喊,此事一時震動了整個貧民窟。這座聳立於大城北郊的高塔,近年來非但成為僧侶的聚集之地,高塔的下層亦已成為貧民的聚居區。

於是人們爭相前往一睹那神奇的嬰兒,對於每個接近自己的人,這嬰兒都報以最親切而燦爛的笑容。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傳到總督的耳朵裏,市政廳為此多次派遣官吏前來明察暗訪,但都無果而終,無論官吏身著官服前來,還是微服私訪,所見皆無異常,官吏見這嬰兒平常得很,甚至見到生人便會放聲大哭,幾番下來,調查之事便不了了之,之後亦無官家再行調查。

此事亦傳到塔上僧團的耳中,一日,數名德高望重的老僧行至那嬰兒所在的貧民窟,待嬰兒與幾名僧侶打過照麵,那嬰兒又是一聲呐喊,幾名老僧見狀,愣怔片刻,繼而眼冒精光,旋即合十稱道:“善哉,這孩子是帝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