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為有這樣的一雙眼睛,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實用之外又必講求趣味。一切東西,好用之外又求其好看。一匣自來火②(②火柴舊稱自來火。——校訂者注。),一隻螺旋釘,也在好用之外力求其好看。這是人類的特性。人類在很早的時代就具有這個特性。在上古,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時代,人們早已懂得裝飾。他們在山洞的壁上描寫野獸的模樣,在打獵用的石刀的柄上雕刻圖案的花紋,又在自己的身體上施以種種裝飾,表示他們要好看,這種心理和行為發達起來,進步起來,就成為“美術”。故美術是為了眼睛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文化。故人生的衣食住行,從表麵看來好像和眼睛都沒有關係,其實件件都同眼睛有關。越是文明進步的人,眼睛的要求越是大。人人都說“麵包問題”是人生的大事。其實人生不單要吃,又要看;不單為嘴巴,又為眼睛;不單靠麵包,又靠美術。麵包是肉體的食糧,美術是精神的食糧。沒有了麵包,人的肉體要死。沒有了美術,人的精神也要死——人就同禽獸一樣。
上麵所說的,總而言之,人為了有眼睛,故必須有美術。現在我要繼續告訴你們:一切美術,以圖畫為本位,所以人人應該學習圖畫。原來美術共有四種,即建築,雕塑,圖畫,和工藝。建築就是造房子之類,雕塑就是塑銅像之類,圖畫不必說明,工藝就是製造什用器具之類。這四種美術,可用兩種方法來給它們分類。第一種,依照美術的形式而分類,則建築,雕刻,工藝,在立體上表現的叫做“立體美術”。圖畫,在平麵上表現的,叫做“平麵美術”。第二種,依照美術的用途而分類,則建築,雕塑,工藝,大多數除了看看之外又有實用(譬如住宅供人居住,銅像供人瞻拜,茶壺供人泡茶)的,叫做“實用美術”。圖畫,大多數隻給人看看,別無實用的,叫做“欣賞美術”。這樣看來,圖畫是平麵美術,又是欣賞美術。為什麼這是一切美術的本位呢?其理由有二:第一,因為圖畫能在平麵上作立體的表現,故兼有平麵與立體的效果。這是很明顯的事,平麵的畫紙上描一隻桌子,望去四隻腳有遠近。描一條走廊,望去有好幾丈長。描一條鐵路,望去有好幾裏遠。因為圖畫有兩種方法,能在平麵上假裝出立體來,其方法叫做“遠近法”和“陰影法”。用了遠近法,一寸長的線可以看成好幾裏路。用了陰影法,平麵的可以看成淩空。故圖畫雖是平麵的表現,卻包括立體的研究。所以學建築,學雕塑的人,必須先從學圖畫人手。美術學校裏的建築科,雕塑科,第一年的課程仍是圖畫,以後亦常常用圖畫為輔助。反之,學圖畫的人就不必兼學建築或雕塑。
第二,因為圖畫的欣賞可以應用在實生活①(①實生活,來自日文,意即現實生活。——校訂者注。)上,故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的效果。譬如畫一隻蘋果,一朵花,這些畫本身原隻能看看,毫無實用。但研究了蘋果的色彩,可以應用在裝飾圖案上,研究了花瓣的線條,可以應用在瓷器的形式上。所以欣賞不是無用的娛樂,乃是間接的實用。所以學校裏的圖畫科,盡管畫蘋果,香蕉,花瓶,茶壺等沒有用處的畫,由此所得的眼睛的練習,便已受用無窮。
因了這兩個理由——圖畫在平麵中包括立體,在欣賞中包括實用——所以圖畫是一切美術的本位。我們要有美術的修養,隻要練習圖畫就是。但如何練習,倒是一件重要的事,要請大家注意:上麵說過,圖畫兼有欣賞與實用兩種效果。欣賞是美的,實用是真的,故圖畫練習必須兼顧“真”和“美”這兩個條件。具體地說:譬如描一瓶花,要仔細觀察花,葉,瓶的形狀,大小,方向,色彩,不使描錯。這是“真”的方麵的功夫。同時又須巧妙地配合,巧妙地布置,使它妥帖,這是“美”的方麵的功夫。換句話說,我們要把這瓶花描得像真物一樣,同時又要描得美觀。再換一句話說,我們要模仿花,葉,瓶的形狀色彩,同時又要創造這幅畫的構圖。總而言之,圖畫要兼重描寫和配置,肖似和美觀,模仿和創作,即兼有真和美。偏廢一方麵的,就不是正當的練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