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管家蕭何(2)(1 / 1)

作為一個不能帶兵打仗的參謀助手,在勸主子忍辱暫居漢中的日子裏,蕭何具體做了些什麼呢?對劉邦日後的皇權之路又有多大的幫助呢?

一個是“養其民”。鞏固根據地,大力開展生產,安撫百姓,穩定秩序,儲備糧草軍餉,為劉邦初步建立起了一個“還定三秦”的戰略大後方。

一個是“收用巴蜀”。蕭何看到彈丸之地的漢中,不足以支撐漢王與項羽未來的長期對峙,他及早派遣人員前往巴、蜀二郡,恢複社會秩序,鼓勵鄉民耕地種糧,及時收取賦稅,征召士卒以補充兵員。

第三個是“致賢人”。為劉邦的王圖霸業發現、招納和推舉有用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蕭何多次向劉邦舉薦韓信,並采取非常規的辦法為之強留下韓信。劉邦的漢家江山,有一多半是韓信打下來的,薦一人而能為主子贏得半壁江山,蕭何的知人善任,劉邦能不讚賞佩服嗎?當然,蕭何或者隻是看準了韓信英勇善戰的一麵,忽視了其另一麵,故而在一個必要的時間段裏,他又幫著主子滅了韓信。——這個留待我們講韓信的時候再說。

韓信最早是從項羽的楚軍大營偷跑出來投奔漢軍的,期間因為違反軍紀險些被殺掉。在漢中,蕭何與這個年輕人有過幾次長談,他發現了韓信身上潛在的卓越軍事指揮才能,便一次又一次地給劉邦推薦這個人,劉邦卻並沒有當回事。劉邦暫避漢中,許多目光短淺的人都認為這個酒鬼色徒出身的家夥看來難成大氣候,接二連三地選擇逃離去另攀高枝,韓信就是其中之一。他見蕭何的多次推薦漢王並不以為然,仍隻讓他做個小小的治粟都尉,管管糧草什麼的雜務,無法施展他的軍事才能,鬱悶了幾天,便在一個傍晚毅然選擇離開。蕭何得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來不及向劉邦稟報,就獨自騎馬不顧夜色昏暗追了出去。丞相拍馬慌張出門,手下不明就裏,趕緊報告了漢王。劉邦一聽蕭何也逃跑了,將信將疑,又急又怒。蕭何馬不停蹄追了一天一夜,在一家小酒館門前發現了韓信,耐心勸阻並帶著他一同返回南鄭(今屬陝西漢中,當時的漢王都)。蕭何安頓好韓信,這才來向漢王告罪。劉邦問他為什麼深夜逃跑,蕭何說我怎麼可能逃跑,我是去追一個逃跑的人,追韓信去了。劉邦疑惑,將領中逃離的不下十幾個人,為何你偏偏追這個韓信?主公有所不知,其他人都容易得到,這個韓信,恐怕一時你找不出第二個人來。蕭何站在漢王未來大業發展的角度,誠懇地說服劉邦,您假如永遠滿足於做個漢王,這個韓信確實可有可無,您若要爭奪天下,沒有這個人為您攻城拔寨可不行啊。劉邦對蕭何的見識早已信服,他的眼光、判斷事物的能力,絕非身邊一些誇誇其談者能比,丞相今天能說出分量這麼重的話來,看來這個韓信一定是有些能耐了。劉邦當即答應蕭何,擬任命韓信為將。不料蕭何得寸進尺:將官這個差事恐怕韓信不一定願意幹。那就讓他做個大將。劉邦說。蕭何點頭稱是。劉邦當下就命人去叫韓信來。蕭何攔住了漢王:大王,任命大將咱就不要像招呼小孩子似的,韓信他很在乎這個,您要決心用他,不妨選個日子,設個拜將台,正正規規搞個拜將儀式封韓信為大將。劉邦接受了丞相的意見,擇日設台拜韓信為大將。

蕭何就是這樣細致入微地將韓信扶上了漢軍大將的位置。後來,當韓信那裏勝利的捷報一次又一次傳到漢王劉邦耳朵裏時,相信他不僅頻頻為韓信豎大拇指,感慨更多的,是在暗自讚歎他的大管家蕭何,真是慧眼識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