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皇後懿詔 必死之局(1 / 2)

“諸位,不要爭了,也沒有什麼好爭得了,聽我一言吧!”

孫傳庭站了出來,向著眼前的官員們一揮手,高聲喝道。

眾人盡皆安靜下來,孫傳庭,論官階,孫傳庭也不過是掛著兵部尚書銜的督師,實職不過是兵部左侍郎,不過與馬士英相仿,至於實權,現在還不如馬士英呢,畢竟馬士英手握重權,廬鳳總督負責的就是南直隸一旦的軍務;但是,孫傳庭的名聲大啊,朱傑崛起之前,孫傳庭與盧象升、洪承疇號稱崇禎朝三大名將,戰功赫赫,是少有的功勳無數的文臣,孫傳庭一發話,自然是分量不輕。

“孫督師,您有什麼話說?”

蔣德璟問道。

一旁的馬士英冷笑道:“孫督師,恕我不恭,您可是一直負責京師的防務,如今京城淪陷,你不在前方禦敵,千裏迢迢,跑到南京來做什麼?不會是為了給朱傑撐腰吧?不過,這裏可是南京,不是北京城,更不是你起家的西安府!”

孫傳庭冷笑道:“好,馬大人說得好!你說我為什麼不在前方禦敵?京城淪陷前幾日,先帝已經卸去了本督總督京城軍務的職務,移交給逆臣陳演,至於是不是給鎮國公撐腰?他是堂堂的國公,我不是是一個伯爵,如何配給他撐腰?本督前來南京,那是有公務在身!”

“公務在身?”

眾人盡皆一愣,如今先帝已經殉國,哪裏還有什麼公務?

“孫督師,您在開玩笑吧?這個時候,您到南京來有什麼公務?”

孫傳庭看了一眼史可法,淡然說道:“憲之大人,您出來吧。”

史可法點點頭,站了出來。

孫傳庭高聲道:“京城淪陷前刻,紫禁城混亂不堪,致使先帝連遺詔都沒有能夠傳出來,不過,先帝的遺詔雖然沒有傳出來,但是懿安皇後的遺詔卻是被人攜帶了出來,轉交到了本督的手上,本督受命南下南京宣讀皇後懿旨,憲之大人為人耿直,公正端方,作為監讀,因為京畿戰亂,本督也不知道蔣大人能夠從京師逃離出來,現在蔣大人竟然來到了南京,也請與憲之大人一同監讀,諸位大人,跪接懿安皇後懿旨!”

懿安皇後,那是朝野上下公認的一代賢後,這個時候有懿旨到了,眾人心頭無不大震,紛紛跪倒在地,如果皇上有遺詔,那懿安皇後的懿旨自然算不得什麼,但是皇上沒有任何詔書出來,現在懿安皇後的懿旨,分量可是極重的。

“已故懿安皇後遺詔,建奴入寇關內,圍困京師,君臣困守紫禁城,皇帝已抱死誌以謝天下,哀家母儀天下,領袖後宮,如何肯落於人後,唯有殉節,見先帝與九泉之下;唯兩百年大明國運將傾,山河破碎,難安於心,皇帝死節,太子與皇子盡皆落入奸人之手,凶多吉少,大明國祚豈能就此斷絕?唯遺書後來君臣,勉勵重整河山,值危亡之際,哀家手書懿詔,示之後來群臣,鎮國公朱傑者,實為先帝與哀家嫡脈骨肉,先太子朱慈燃,天啟三年誕於皇宮之內,因閹黨所害,生而瀕死,賴異人所救,脫離紫禁,攜之於四海,弱冠之年歸來,統領雄師,剿滅叛逆,出使外邦,宣揚國威,待母子相見之日,先帝已故十數年,崇禎即位,然則年紀新皇有道,國家君主不可輕言更替,是以實言見於新皇,皇帝英明,年紀先帝恩義,封鎮國公……,山河破碎,國運將亡,是以明示諸臣,若太子與諸皇子生還南京,則立太子,若太子與諸皇子歿於戰火,則立慈燃,惟願諸臣勠力同心,以中興大明為己任,大明中興之日,哀家與諸先帝必瞑目於九泉之下,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