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從南洋到西洋,路途遙遠,音訊艱難,使得南洋的局勢暫時穩定了下來,西洋想要遠征南洋,特別是三國乃至更多國家聯合出兵,其中會涉及到太多的問題,各自出兵的比例,戰勝大明帝國之後各自利益的分配,海路兩軍的軍事統帥人選,等等,都會是各國據理力爭的關鍵問題,輕易都不會讓步的。
這些問題想要在短時間內達成,是不可能的,誰也不會輕易妥協,即便是打成了協議,還要再度調兵遣將,準備彈藥輜重遠征,在經過長途跋涉前來南洋,沒有半年的時間,是不可能抵達馬六甲海峽的。
南洋陷入了短暫的寧寂,大明的北方,就在南洋寧寂下來的時候,再度出現了問題。
確切的說是危機,因為,羅刹國卷土重來了。
如今距離天威軍擊敗漠北蒙古與羅刹兵已經過去三年多的時間了,羅刹國僅僅剩下的數十名俘虜被放回了羅刹國國內,回去複命,得到消息的羅刹國國王自然是勃然大怒了,當時就想再度出兵,遠征中國!
不過,還是被身邊的臣子們給攔了下來,遠征中國?笑話,我們本土距離大明帝國至少四千英裏,從陸地上過去,一天時間最多也就行進二十英裏,大軍出征,需要至少大半年的時間,方才能夠抵達啊,多少錢糧能夠禁得住這樣的消耗?
不過,這依舊擋不住沙皇米哈伊洛維奇的野心,更何況此次大戰讓俄國顏麵大失,不進行報複,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大明帝國人口眾多,羅刹國人口也不少,足足有五六千人口,農業發達,有的是糧食,不就是消耗大一些嗎?如果能夠占領了富饒的大明王朝,那將會是俄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庫!
沙皇一聲令下,開始向著喀山方向吞並,將帝國內部的一支精銳兵力全部放在喀山一帶,然後,向著喀山一帶運輸糧草,囤積彈藥,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做準備,喀山存放了整整上萬噸的糧食,集結了超過十萬人的軍隊。
十七世紀中葉的沙俄軍事力量剛剛經過了大軍事家古斯塔夫的改革,確立了在整個歐洲都具備領先地位的軍事製度,形成了義務兵役製與軍團製,擁有常備兵力超過二十萬人,如果加上南方草原與屬國的常備兵力,接近四十萬人,這是義務兵種,除此之外,還有隨時可以征調的農奴軍團,陸軍實力在西洋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古斯塔夫的陸軍更是橫掃北歐與東歐,連烏克蘭都被納入了俄國的版圖。
二十萬常備兵力,形成了十個常備軍團,其中三個騎兵軍團,七個步兵軍團,每個軍團下麵還擁有一個炮兵團,擁有超過六十門輕型步兵炮,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重炮,這樣的實力還真的不是歐洲其他國家能夠比擬的。
米哈伊洛維奇在喀山集結了一個精銳的騎兵軍團,同時招募了大量的臨時哥薩克騎兵,騎兵超過三萬人,集結了兩個步兵軍團,再加上當地臨時征募的步兵兵力,步兵兵力超過七萬人,總計十萬兵力,隨時準備遠征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