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徐一帆到來(1 / 2)

朱傑決定了的事情,誰都攔不住,宋應星死後哀榮,可以說是朱傑登基以來從來都沒有過得,甚至連李岩與孫傳庭有感覺有些難以接受,規製就是規製,這些規製可以更改,甚至可以重新擬定,但是朝廷規製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根基,輕易是不能更改的,朝令夕改,國家非亂套不可,宋應星對朝廷的貢獻巨大不假,桃李遍天下也不假,但是非要封為國公、太子太師,確實有些過了,日後文臣們去世,可是如何追封?難不能是一個朝廷重臣就的追封三師乃至三公?

如果不追封的話,人家兢兢業業數十年,為了大明江山社稷鞍馬勞頓,嘔心瀝血,追封諡號還不如一個教書匠,豈不是令臣子們心寒?可是都追封的話,那三公、三師就真的成了大白菜了,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物以稀為貴,正因為封的少,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也是文臣武將們一生奮鬥的目標,可是,太容易得到了,那誰還去拚命的保家衛國,誰還會拚命的去治國理政?

但是朱傑就是這麼任性!哪怕是朝野上下都反對聲一片,都絕不更改。

“白穀,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下了,朕意已決,不光是宋應星,未來畢公百年之後,同樣會得到殊榮,朕要立下萬世師表,讓後世世世代代都尊崇這些埋身研究,不問名利的科技學者,大明帝國未來能否國運長久,全部都寄托在這些人身上,大明天威軍天雄軍戰力無雙,也隻是保持幾十年,上百年而已,你們見過長盛不衰的雄獅?不管是秦漢,還是盛唐?甚至是成吉思汗縱橫天下的鐵騎,哪一個勁旅的巔峰超過兩百年了?總有衰敗的時候,一個國家的強大,總是寄托在軍隊之上,是無法長久的,需要寄托在科技之上,如果大明帝國的科技能夠一直領先其他國家三十年的時間,以大明帝國如今的疆域人口,那才會真正的長盛不衰,這個都看不明白?”

朱傑向著孫傳庭說道。

孫傳庭苦笑道:“皇上,您的話固然有道理,但是終究文武之道才是一個國家根本,文可安邦,武可定國,您來這一出,實在是將這些人的地位放的太高了,難免朝中的臣子們會感覺到心灰意冷啊……”

“心灰意冷,那就回家抱孩子!”

朱傑重重的答道,“朕不要隻知道爭名奪利,不知道用心國事的庸臣!白穀,大明帝國十幾年來,人才輩出,每個位置上都不乏才華橫溢之輩,下麵的州府有的是治國理政的人才,一代新人換舊人,即便是這些人想留在朝中,朕也需要找機會,將這些人挪動一下位置,給新人提拔上來加以重用呢,一個位置上,如果被人長久的占據著,難免會產生懈怠,隻有讓人才流動起來,才行,朕不怕他們撂挑子,就怕他們占著位置不幹活!”

孫傳庭與李岩對忘了一眼,露出了一絲苦笑,看來皇上是真的吃了秤砣鐵了心了。

“既然皇上執意如此,那臣等也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