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達爾文(1 / 3)

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偉大的學說,為19世紀三大科學發現之一。它首次勾畫出了生命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圖式,創立了自然選擇理論,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有力地將“特創論”、“神造論”掃進了曆史垃圾堆,為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提供了科學的基礎。然而,任何偉大學者及其顯赫的理論都受到曆史的局限,達爾文及其進化論也是這樣,但在當時卻是無比先進與革命的。這一壯舉使達爾文的名字永載史冊,他對人類的貢獻將成為永恒!

富裕的家庭

1809年2月12日,查理·羅伯特·達爾文出生在英國古城舒茲伯利。這座古城是一個美麗的商業城鎮,坐落在曲折的塞文河的河灣中,距倫敦200餘千米。塞文河大橋把舒茲伯利引向了外麵的世界。

達爾文的家庭非常富裕,他的父親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是當地非常有名望的醫生。他的母親蘇桑娜·韋季武德是英國著名的韋季武德美術瓷器廠創辦人的女兒。達爾文醫生夫婦一生共養育了6個孩子,查理·羅伯特·達爾文排行第五。

達爾文從小就對收集樹葉、鳥蛋、貝殼等有著強烈的興趣。他常常將他的收集品細細擺弄很長時間仍愛不釋手。當父親嫁接果樹和培養花卉時,達爾文總是興致盎然地觀看操作的整個過程。對於父親教給他的植物名稱,他總是很容易就記住了。

還在很小的時候,達爾文就表現出了與年齡不相符的孤獨。他喜歡做長時間的獨自散步,常常沉浸於凝思的狀態。有一次,他沿著環繞舒茲伯利的舊牆基行走時,因為隻顧凝神思考,竟從兩米多高的牆上失足跌了下去。

1817年,8歲的達爾文被送進當地的一所私立小學讀書。在學校裏,他經常擺出行家的姿態,滔滔不絕地大談自己的植物知識,給那些大家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命名。

達爾文對植物和它的變異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次,達爾文向他的同學萊登宣告了他使植物發生變異的方法:將幾種有色的液體灑在報春花的植株上,這樣就可以使同一株報春花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

一年後,達爾文已是舒茲伯利中學的中學生了。他在業餘時間依然熱衷於收集各種標本,同時也開始了動物學的學習。10歲時,他對地方動物誌已相當熟悉。

在舒茲伯利中學,達爾文還利用從鳥類學書籍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來觀察鳥類的習性,並做出鳥類學研究的標記。小達爾文發現,在刮著大風的傍晚,海鷗和鸕鶿很難順利回家,因為它們總是沿著奇怪而又錯誤的路線飛行。

中學即將畢業的時候,受哥哥的影響,達爾文又對化學著了迷。他們在自家花園的工具房裏布置了一個裝備齊全的實驗室,達爾文做哥哥的助手。他們每天不知疲倦地做各種實驗,製造出種種氣體和化合物。達爾文因此而被同學們贈予了“瓦斯”(英語音譯,意思是氣體)的綽號。後來在自傳中,達爾文提起“瓦斯”這段經曆時寫道:“它從實踐上向我揭示了實驗科學的意義。”

愛丁堡大學

1825年秋季,按照父親的安排,達爾文隨同哥哥一起進入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學習。

在19世紀,愛丁堡大學是歐洲久負盛名的醫科大學,素有“醫學博士的搖籃”的聲譽。達爾文醫生送他的兒子去愛丁堡大學,顯然是出於“子承父業”的打算,他非常希望達爾文能成為高明的醫生。

早在舒茲伯利中學的最後一年,達爾文就幫助父親看護病人,他很善於得到病人的信任,因而對醫學產生了興趣。但是,愛丁堡枯燥的學習很快打破了他想當一名醫生的幻想。那些解剖學、外科學等醫學課程令達爾文大感枯燥,殘忍的外科手術觀摩課更令他難以忍受。

那時麻醉藥還沒有問世,那些必須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隻喝幾口酒之後就被推上了手術台,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每每痛不欲生。而達爾文平時在製作昆蟲標本的時候,總是事先將昆蟲浸在月桂樹和夾竹桃葉子的汁液中,讓它們在麻痹狀態中死去。對於這樣痛苦的手術,達爾文又怎能忍心看下去呢?終於有一天,達爾文下決心永不當醫生。但日後,達爾文承認了在愛丁堡時沒有好好學習解剖實驗對於他是一種不可彌補的過錯,因為這方麵的鍛煉對他以後的研究工作是極為有用的。

在大學期間,達爾文結識了一些與自己誌趣相投的年輕學者。這些人中,尤其對達爾文影響較大的是兩位博物學家--羅伯特·格蘭特博士和維利亞姆·馬克·吉利弗雷。

羅伯特·格蘭特對於醫學和自然科學很有研究。從格蘭特那裏,達爾文第一次聽說了拉馬克的進化觀點。不過,達爾文還在上中學的時候,就經常翻閱祖父的著作《動物生理學--有機生命的規律》。在那時,他對進化論已經有了模糊的認識。現在,拉馬克的進化論對他已沒有多少新鮮感。

格蘭特還經常邀請達爾文一起去愛丁堡附近的福斯灣海岸。當海水退潮後,他們就一起收集留在海灘上的海洋動物,並對它們進行解剖。在所有的海洋動物中,他們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海魚--海雀魚。他們將海雀魚仔細解剖之後,對魚的內部器官,尤其對它的心髒和心髒瓣膜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另一位博物學家維利亞姆·馬克·吉利弗雷,因研究軟體動物和鳥類出版了一部論蘇格蘭鳥類的巨著而小有名氣。他時常同達爾文談論自然史中的各種問題,從他那兒,達爾文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的知識。

出於對動植物的極大興趣,在愛丁堡,達爾文也收集了大量的標本。他有時隨同當地漁民出海捕撈牡蠣,有時在打獵時捕捉鳥類,他還時常同他的朋友在海邊收集小型海洋生物。達爾文曾向一位黑人朋友學習製作鳥類標本的方法,經過多次實踐,達爾文也能非常嫻熟地製作出漂亮的鳥類標本。

1828年初,達爾文轉學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在劍橋大學,達爾文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其中,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的《自然哲學的初步研究》和博物學家亞曆山大·馮·洪堡的《美洲赤道地區考察記》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自然哲學的初步研究》激發了達爾文為神聖的自然科學奉獻一切的渴望。《美洲赤道地區考察記》中對於美洲自然風光的描寫和它所涉及的植物學、地質學知識深深吸引了達爾文。達爾文這位對“大自然的美最敏感的人”那時因《美洲赤道地區考察記》而對環球旅行充滿了神往。

達爾文是一位思想活躍的年輕人,他還完全沒有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為他很幸運地認識了一位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人--亨斯羅教授。

機遇與轉折

亨斯羅教授是劍橋大學有名的青年博物學家,也是一名優秀的地質學研究者。他熱情開朗,講課時總是聲情並茂,用的圖解更是精致而美妙。

後來,經一位朋友介紹,達爾文結識了這位令他仰慕已久的學者。達爾文對於自然科學所表現的那種真誠的愛好和求知欲,以及他活潑靈敏的思維,令亨斯羅教授讚賞不已,他們倆很快就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在劍橋大學的後半期,達爾文成了劍橋人們稱呼的“同亨斯羅教授一起散步的人”。

在這個時候,受亨斯羅的影響,達爾文開始學習地質學。對於地質學的鑽研,達爾文的興趣非常大。他一口氣鑽研了幾本英國地質學方麵的書籍,還繪製了一張舒茲伯利周圍地區的地質彩圖。後來,經亨斯羅介紹,達爾文還結識了著名地質學家塞治威克。1831年8月,達爾文趁暑假與塞治威克去北威爾士地區進行了一次地質考察。在劍橋期間,這次地質考察是達爾文比較重要的科學經曆。他不僅從中學到了許多地質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還從塞治威克那裏學到了一個科學家的工作方法。無疑,達爾文所掌握的地質學知識也為他的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依據。後來,當他研究生物進化的時候,他就將地質變化作為促使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

與亨斯羅的友誼對於達爾文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亨斯羅的推薦下,達爾文走上了那條令他成就偉大事業的“貝格爾”艦。

1831年夏天,亨斯羅教授收到劍橋大學天文學教授喬治·皮克的一封信。信中說英國政府準備派遣“貝格爾”號軍艦去南部做一次科學考察,考察的任務是測量火地島的南岸,然後對南海中諸多島嶼進行探訪,並請亨斯羅推薦一位理想的博物學家一同前往。

亨斯羅向皮克推薦了達爾文,同時向達爾文發出了邀請信。當亨斯羅的信在達爾文的桌子上等了幾天後,達爾文隨塞治威克才從威爾士西部完成地質考察歸來。

看到亨斯羅的來信,達爾文異常高興,但卻遭到了父親達爾文醫生的堅決反對。最終,達爾文的舅舅喬斯說服了達爾文醫生。

即將來臨的環球旅行,使達爾文為自然科學奉獻一切的理想就要開始付諸實施了。無疑,這次考察是他一生中的機遇和轉折,成為達爾文走向科學巔峰的必經之路。

史詩般的環球旅行

1831年12月27日,達爾文乘上“貝格爾”號軍艦從普利茅斯港起錨向南大西洋駛去。從此,達爾文開始了他史詩般波瀾壯闊的5年環球旅行。

“貝格爾”號是一艘三桅方帆軍艦,長約27.5米,排水量235噸,還配有10門大炮。在達爾文乘坐“貝格爾”號環球旅行之前,它已經服役11年了。

伴隨著“貝格爾”號的起航,達爾文在探索自然科學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也正是從那時起,物種起源和進化的秘密也慢慢地向人類開啟。

“貝格爾”號軍艦此次環球航行的路線是:由英國皇家海軍軍官羅伯特·菲茨羅伊艦長帶領“貝格爾”的水兵、軍官、醫生及達爾文共100餘人,出發後南下非洲,從非洲西海岸西渡南大西洋,到達巴西;又從巴西南下繞過麥哲倫海峽到達南美洲西海岸的利馬和加拉帕戈斯群島;再從加拉帕戈斯群島橫渡太平洋去新西蘭和澳洲;然後由澳洲穿越太平洋經過好望角再次回到巴西,最後從巴西回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