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千大道(1 / 2)

鍾家,鍾奎的書房。

鍾奎和鍾勤文兩人對麵而坐,中間隔著一張書桌。

如果是鍾浩天在這裏,一定會驚訝不已。在鍾奎的書房,鍾勤文竟然敢大喇喇的坐著,實在是膽大妄為,不知尊卑上下了。

人人平等的觀念在鍾勤文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所以他才無視這一點。

而鍾奎顯然心思不在這一方麵上,竟然也沒有提及。

“原來叫《太極道法典》。”鍾奎緩緩說道,又好像自然自語,“這枚玉簡,是鍾家祖傳之物,自何時傳承下來的,已不得而知。從鍾家有記載的曆史來看,已過萬年之久。曆代鍾家家主口碑相傳,這枚玉簡乃鍾家重寶,鍾家能否崛起全看是否有鍾家弟子能否獲得玉簡的傳承。但萬年來,從無人能獲得玉簡傳承,甚至連閱讀都無法做到。萬年前,老祖宗鍾萬濤以淬丹期大圓滿的境界,依然無法參悟玉簡,猜測此玉簡的參悟與境界無關。因此下令,將玉簡與其他法訣混在一起,以供家族弟子參閱,如有弟子能參悟此玉簡,獲得玉簡內的傳承,即為鍾家之希望,可予以包括鍾家家主之位在內的一切資源支助,以供修煉。”

“啊?”鍾勤文吃了一驚,雖然他隱約猜到事情可能沒那麼簡單,可也沒想過竟然複雜到這種程度,“為什麼不能參悟呢?不是跟其他法訣一樣嗎?”

“不一樣的。你知道我們看這枚玉簡,看到的內容是什麼嗎?”鍾奎搖搖頭,自問自答道,“是我鍾家的《孝經訓誡》,你還記得內容吧?每個鍾家弟子在七歲之前必須要學習背誦的《孝經訓誡》。《太極殘訣》隻是我們的叫法而已,家族的普通弟子都喊這枚玉簡為《祖訓》。原先我們還以為秘密就在這《孝經訓誡》裏,可怎麼參悟也沒用。而且,一旦我們將神識長時間投入其中,神識甚至會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要不是這枚玉簡是祖上所傳,代代家主口碑相傳,早就湮滅了。”鍾奎感慨的道。

“至於你為什麼能看到玉簡的內容,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難道因為你是閉脈體?”鍾奎笑道,“管它呢,隻要你能參悟就好。”

鍾奎不知道原因,鍾勤文卻隱約猜到一點,這部《太極道法典》的開啟需要一個引子,而這個引子按鍾勤文估計十有八九跟自己修煉的《太極心經》有關。

故老相傳,道法自然,後演化為道法三千,一花一木一世界,每一道法都可自成世界。既然玉簡名為《太極道法典》,很有可能是古老的三千大道之一的太極道的傳承。如果想獲得太極道的傳承,必然需要是太極道的弟子才行。經過百萬年曆史的演化,現在的仙術法訣,早就不再是三千大道時模樣,而是融合了三千大道後演化的新的仙術法訣。因此,每個修仙者在開啟靈脈之後,都會進行大量的各種仙術法訣的學習,一身所學龐雜無比,不再精純於一道。

在現在的修仙者身上,再也看不到三千大道的影子了,而是各種大道的集合體。

而鍾勤文則不同,之前因為是廢體,並沒有進行任何仙術法訣的修煉。而之後則因為條件和愛好的原因,鍾勤文隻修煉了《太極心經》,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了小成的境界,加之鍾勤文現在的天賦之高,鍾家不做第二人想,僅僅依靠《太極心經》,自創了太極·化陰陽和太極·化三清的秘術,已經接近修仙的範疇了。相當於說,鍾勤文體內已經有了一顆“太極”的種子了。

這就像血脈傳承,隻有同一血脈的血液才可以融合到一起一樣。鍾勤文修煉的《太極心經》所積攢的太極道之力,雖然比燭火還要微弱,但卻已經與《太極道法典》的要求想符合,因此才能開啟玉簡。

三千大道,每一個大道的傳承要求都非常嚴格,各不相同,因此才造成了傳承困難的現象,後輩之人無奈之下,才考慮將三千大道逐步融合,使得修煉的難度降低,不再專修大道之力,而是修煉五行之力。相比如大道之力的難以修煉,五行之力則容易得多。因此,慢慢的,各種五行法術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三千大道反而沒落了。

當然,至於具體的原因,卻是沒有人清楚了。

百萬年來,也有人說是因此天地劇變,靈氣變化所導致大道沒落,也有人說是各族大戰、高手盡兼隕落導致大道傳承失落,還有人說是因為域外來客滅絕了三千大道等等不一而足,已經無法考證。隻有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從百萬年前的各族大戰之後,再無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