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9章 賭性(1 / 2)

剛才坐的電梯隻到二樓,想要去到下一個地方得坐另一部電梯。而且那部電梯是通往地下一層的,這種暗地裏的賭場都喜歡放在地下,好像放在地下就比較安全似得,也不直到當年是誰帶起來的這股風氣。

我去過無數的地下賭場,要麼在地下停車場內,要麼就是在地下室。很早之前去的一家小賭場,就在地下室,而且還有一道暗門是通往下水道的,在下水道的一頭有一個井蓋,那井蓋常年通著,就是為了方便逃走。

來到地下一層之後,這裏的氣氛明顯和二樓的氣氛不一樣。來到這裏我才是真正的感覺到來到了地下賭場。永遠揮散不開的淡淡煙霧,永遠昏暗的燈光和那些嘈雜的話語,加上一個個麵紅耳赤的賭徒。

有賭場的地方就有賭徒,賭場是最不卻客戶的,因為賭性是人與之俱來的。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人這麼喜歡賭?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東西,舉個例子擺出一組事物,無論是數字、顏色、形狀、字母或麵孔,即使被告知這是隨機排列的,人們多半不會相信,他們堅持認為自己可以預測這個係列的下一個會是什麼。

這樣的例子隨手拈來:我們“知道”一個球員馬上就要進球了,我們“知道”下一次擲骰子就要擲出一個“6”,我們“知道”我們的“幸運數字”就要成為本周的中獎號碼,我們“知道”輪盤的小球會掉到哪一個區域,我們“知道”二十一點的下一張牌是大牌還是小牌等等。

其實,我們的大腦生來就是要預測,確切地說是它迫使我們進行預測,就像一種生理需求,這就是人們與生俱來的預測癮。人的大腦有兩個區域,分別叫做伏隔核和前色帶。隻要遇到重複或交替出現的刺激物,比如一再獲得“某種植物可食用”的經驗,以及“白天過後是黑夜”的交替過程,就會被激發,試圖辨認變化的趨勢,而這兩種模式也是我們的祖先不得不首先確認的基本須知。

隻要連續出現兩次同樣刺激,伏隔核就開始相信還會出現第三次,這從神經係統科學的角度解釋了“三人成虎”的俗話。

拿賭博來說,隻要我們在輪盤上連續押中兩次,或者在二十一點中采用同一種策略連續兩次成功,我們就會產生“我知道了!”的感覺,自以為看穿個中端倪,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盡管自己的預測很多時候就象是蹩腳的“天氣預報”,但一有這樣的機會,我們還是要預測,更糟糕的是,猜測來猜測去,逃不了個久賭必輸,但還是有很多人就是要賭。

事實上,人的行為不僅旁觀者看不明白,許多時候本人也同樣莫名其妙。這是人的大腦在作怪,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化合物,負責激發愉悅之感,是人的快樂之源。例如隻要你買的股票升了,多巴胺神經細胞就會分泌這種化合物,傳到大腦許多部位,包括伏隔核,使你感到非常高興。

在進賭場或者在贏錢的時候,神經細胞就會分泌多巴胺,因此,所有剛進賭場的賭客都興高采烈,贏錢的時候更是神采飛揚,然而,一旦未能如願,多巴胺就會迅速枯竭。這一急劇逆轉不消兩秒就能使人從欣喜跌入鬱悶、焦慮和憤怒。這時,黴運就降臨了。

大腦下半部分左右各有一個扁桃體區,這個扁桃形狀的結構負責激發腎上腺素釋放,傳送恐懼和憤怒等快速而激烈的感覺,相當於一個早期預警係統。打個比方:假如有人朝你扔去一隻老鼠,你的第一反應一定不是琢磨這究竟是真家夥還是塑料玩具,而是整個跳起落荒而逃。這就是扁桃體區受到刺激而發揮作用的結果,跟老鼠的真假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