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坐在他的床上,手裏拿著計算器,在一個小本子上邊寫邊算。
從旁邊的包廂裏傳出喧鬧聲。車上的人無所事事,有的湊在一起熱火朝天的打撲克,有的下象棋,有人躺在床上看雜誌,還有人在桌子上放了瓶二鍋頭,就著花生仁,看著窗外的景色,自斟自飲。
到了吃飯的時候,整個車廂成了一個臨時大餐廳,人的喧嘩聲,餐具的碰撞聲,夾雜著乒乒乓乓的開門聲,交織在一起,奏出一曲進餐交響樂。人們從各個包廂裏走出來,穿梭在走道中,極少有人去餐廳吃飯,多數人為了省錢,去車廂前麵的鍋爐裏打來開水,泡開方便麵,這是車上的人賴以充饑的主要食物,車廂裏到處飄散著方便麵的味道,裹挾著陣陣飄來的二鍋頭的濃鬱酒香,在封閉的車廂裏,伴隨人們一直走到莫斯科。
第三天夜裏到了滿洲裏火車站。滿洲裏火車站是出入境站,是中國境內通向俄羅斯的最後一站,再向前走就踏上了俄羅斯的土地。
海關人員上車收取了每個人的護照,通知說停車2小時50分鍾,旅客可以下車休息。車上的人顧不得車外零下30多的氣溫,紛紛下車,活動幾天來有些僵硬的身體,有的跑向候車室。王偉中也隨著人群向候車室跑去。
滿洲裏火車站是1901年俄羅斯建立的,車站候車室是一座有俄羅斯風格的建築,曆經百年滄桑,在漆黑的夜晚裏看起來非常簡陋和陳舊,大廳裏幾盞白熾燈泡發出昏黃的光亮,四周有幾個櫃台賣旅行用品。王偉中在裏麵轉了轉,打算買點吃的,上車時帶的吃的不多,這幾天路上快吃光了,後麵還有三天的路程,需要補充一下,他在一個賣食品的櫃台買了一箱方便麵,又買了一袋火腿腸,沒有新鮮水果,買了兩瓶水果罐頭。候車室裏沒有暖氣,他感到身上的防寒服已經要凍透了,看看沒什麼需要買的,趕緊跑回了車上。
開車前半個小時,海關來人發還了護照。
火車緩緩啟動了,就要走出國門,進入俄羅斯,王偉中的心中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新的生活即將來臨,耳邊響起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了!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我要做一隻勇敢的海燕,去迎接新的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磨礪成長。
火車在西伯利亞廣瀨的土地上不斷向西北,莫斯科方向駛去。
在後貝加爾車站要停兩個小時,更換火車輪轂,這讓王偉中感到驚奇不已。因為中國的火車是標準軌距,軌距1435mm,而俄國是1520mm寬軌,鐵軌寬窄不同,火車更換輪轂後才能在俄羅斯境內行駛。這是由於冷戰時期中俄兩國間的政治對立,互相封鎖等曆史原因造成的。車上的人不用下車,整個車廂被舉起來,留在鐵軌上的列車底盤被側麵的鋼絲帶動,所有各節車廂標準軌距底盤被撤出來,另一端早已按順序排好的寬軌底盤,則運動到車廂下麵的指定位置。然後車廂整體被放下,和底盤連接好,再把車廂一節節拚接好,這樣列車又可以在俄羅斯的軌道上繼續前行。
變軌後的車箱比原來晃動的厲害,有些像水麵上漂浮的小船,左右搖擺,讓王偉中感覺不太適應,有些頭暈,他隻好躺在床上。
到站了,車廂走道上有人喊。火車到了中途的一個車站,車廂裏立刻亂了起來。
王偉中從包廂裏出來,走道上一片緊張繁忙景象,像準備一場戰鬥,每個包廂門都打開了,裏麵的人把一個個裝滿貨的編織袋從包廂裏拖出來,堆到車窗下。王偉中顧不上頭暈,幫大李向外搬貨。
王偉中從車窗望出去,站台上已經擠滿了俄羅斯男男女女,人們忘掉了寒冷,擁擠在站台上,等待火車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