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一千零一夜》嗎?在皎潔的月色下,有人在訴說,有人在傾聽,還有人在思索……幾個世紀以來,《一千零一夜》以它瑰麗多彩的風貌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文學家、考古學家,甚至是曆史學家們的目光。這本趣味十足的故事書仿佛是一座無窮的寶藏,隻要你走進去,總會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寶貝。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天方”是古時候中國對阿拉伯的稱呼,而“夜譚”則是指趁著涼爽的夜晚聆聽故事的一種聚會。了解了其中的意義,你是否對《一千零一夜》充滿了更多的好奇呢?

《一千零一夜》彙集了古代近東、中亞及其他地區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以卷帙浩繁的規模、離奇突兀的情節,以及奇特詭異的想象,締造出古代阿拉伯文學的最高成就。《一千零一夜》收錄的每一個故事都留有當時社會的烙印,表現出古阿拉伯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對美與善的褒揚,對醜與惡的鄙視。這部民間文學巨著並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從最初公元八世紀的口傳故事到公元十六世紀的定型成書,經曆了七、八百年之久,這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成書特例。《一千零一夜》最顯著的藝術特點就是作者的想像力無比豐富,故事情節十分離奇,書中那大如海島的鯨魚脊背,翼若垂天之雲的神鷹,巨石般的鳥蛋,翱翔雲端的烏木馬,神奇的戒指,裝入瓶中的惡煞……簡直是匪夷所思,令人眼花繚亂,歎為觀止。高爾基在《一千零一夜》俄譯本的序言中把《一千零一夜》譽為民間文學“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他說:“這些故事極其完美地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意願——陶醉於‘美妙誘人的虛構’,流暢自如的語句,表現了東方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美麗幻想所具有的力量。”

《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這種離奇的情節貫穿著一條積極的思想主線,那就是對光明、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一切黑暗勢力和醜惡現象的憎惡和痛恨,因而作品的筆調是明快曉暢的,色彩是明朗樂觀的,並且充滿幽默與調侃的口吻,表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情趣和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所以,《一千零一夜》在世界文學史中永遠具有不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