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五月,也就是光緒二十三年,利津北嶺子黃河大堤潰決,河水改由絲網口東、團坨子北入海。十五村是黃河入海前最後一個村落,這片平原因黃河泛濫泥沙衝積而成,也因黃河泛濫屢興屢廢。每當人口聚居稍稍興旺,便會有沒頂之災從天而降,所以少有人敢在此定居。
甲長駝五爺佝僂著身子趕向下遊那片營地。前幾天一夥自稱法國洋行的人物在這裏建起營地,很快從大海上運來整船的糧食帳篷等物,讓老海匪浪裏翻眼紅了,昨天晚上帶人偷襲了這裏。雙方交火了,硬生生打了小半宿,在村裏都能聽見河岸上槍響得跟爆豆似的,那可是洋槍的聲音,顯然海匪敗了。甲長有弭盜安民的職責,所以駝五爺一定要過來看看。
營地占地足有近百畝,帶尖刺的鐵絲網圍起來形成封閉區域。裏麵已經搭起了不少帳篷,還有成群的青壯小夥子,忙著將新的帳篷搭建起來,帳篷都是簇新的塗膠帆布製成。駝五爺感歎,洋人就是有錢任性糟蹋東西,這布能做多少衣服呀。
正對著營地的河岸上,橫七豎八躺了幾十具屍體,其間還扔著不少刀矛土槍。駝五爺曉得,這些人都是浪裏翻的手下,而且裏麵一定還有他們十五村的後生。兔死狐悲,他年輕時也做過海匪,十五村說穿了其實就是海盜在岸上的窩點,家裏有人出海為匪,其他人家明裏暗裏用糧食補給換取海盜贓物。
看了眼大門口拿著洋槍的哨兵,駝五爺止住了走向河岸的衝動,據說洋大人很凶的,就連縣大老爺都不敢招惹。
按照計劃,梁洪在黃河入海口的這片荒地建立了臨時基地。糧食等物資從海上運來,就不用逆流走內河航運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這裏沒有碼頭,需要用小船一點點轉運到岸上。原本黃河入海口是有碼頭的,明清時代利津縣境的鐵門關出名地繁華,可惜光緒十二年黃河改道被徹底衝毀了。為了增強基地防衛,從上海租界裏的洋行購買了五十條洋槍,又從濟南城下招募的難民中挑選了上百名獵人出身的青壯。昨晚海匪偷襲,這些青壯在兩名白人特種兵帶領下,成功擊退了海盜。
在濟南城外招募的華工,已經開始向入海口基地轉送,從小清河坐木船順流直下即可。小清河五年前由盛宣懷主持疏浚河道,航道寬八米、水深達到三米,可以通行上千噸貨輪。最先離開濟南城的是青壯礦工,華通洋行已經招募了上萬名華工,尤其裏麵還有大量青壯,官府已經隱晦地暗示出某種擔心。
這些青壯華工,都是梁洪準備用來編入軍隊的。他們將在乘船出海前,先接受簡單的軍事訓練,這種訓練雖然隻是隊列性質,但是在濟南城下操練顯然也不太合適,所以將優先運到臨時基地。招收的礦工是按年齡編組的,仿效了當年祖魯人的同齡兵團,按年齡編組在一起。十八歲到二十歲的變成成人組,十六到十八歲是高中組,十四到十六歲是初中組。招收的時候,十六歲以上的算是全薪礦工,每月五元工錢,等到了非洲工錢將變成軍餉。十四到十六歲的年齡段,是半薪礦工,合約上規定,到了十六歲或經華通洋行同意才能轉為全薪礦工。不要以為這就不好招人了,即使如此條件,還是應募者如雲。很多人都覺得如此規定合理,半大小子飯量不小,身體卻沒有長成,很多商家是不願意招收這個年齡段雇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