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1 / 2)

第 5 章

也晚飯很快就擺上了桌:一盆粥外加窩頭,一盆紅燒野兔肉,一盤炒白菜,一盤拍黃瓜,一碗菜湯。香味直鑽鼻孔,勾的人食指大動。對好幾天沒有吃過像樣飯菜的司徒文靜來說無疑是佳肴美味。

“鄉野人家沒有好東西招待,隻有些粗茶淡飯,真是怠慢了。”大娘語氣有些歉疚。

“大娘,已經很好了,很好了。”司徒文靜狼吞虎咽,嘴巴都沒空了。

飯後,三人坐在油燈下聊起了家常。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女人總是比較八卦的,大娘也不例外,像查戶口似的問了司徒文靜的家鄉、父母、年齡、婚配與否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司徒文靜早就準備好了腹稿,非常流利的編起了身世:自幼被父母遺棄,家鄉何處並不清楚,拜了一位自稱“賽華陀”的江湖郎中為師,習得一些醫術(實際上司徒文靜這話倒是千真萬確,她的實習導師真的是一位名醫,人稱“賽華佗”),師傅去世後就一個人四海為家、遊曆江湖。(教授請原諒我,我不是故意詛咒您老人家的,我這不是沒辦法嗎,不把你說沒,我到哪裏去變出一個師傅來。)為增加可信度,還加了幾段流浪中的辛酸往事。(從三毛流浪記中借鑒來的)聽的王連山唏噓不已,博取了老人一大把同情的眼淚。古人真是很樸實,短短幾句話就相信了自己。

夜深了,大娘收拾好一間柴房,作為司徒文靜的房間,司徒文靜謝過老人後,各人自去休息不提。

接下來的日子裏,司徒文靜就順理成章跟著王連山一起進山了。金秋時節正是打獵的黃金期,一年之際在於秋,很多村民都靠著秋季圍獵來改善家裏的生活。

無量山縱深幾百裏,猶如一個巨大的聚寶盆,到了秋天,山裏的飛禽走獸正膘肥體壯,捕獵正當時。

麻柳村的村民組織了一支戰鬥力量強勁的圍獵隊,隔幾天就進山圍剿一次。獵來的動物大家平分,這樣既分散了單槍匹馬進山的危險,大家團結合作又能獵到更多更大的動物。

王連山真是一本活地圖,他不打獵時就和司徒文靜一起上山,他總是能找到好地方,司徒文靜最近能采到不少好藥材都得歸功於他。王大哥真是一個居家、旅行必備的好男人,就是不知那家的姑娘有這個福氣了。司徒文靜心裏想到。

不上山采藥時,司徒文靜就幫王連山處理野味,剝皮、醃製、風幹。有時也自己搗鼓一些東西,經過無數次得失敗,她終於做成了第一支毛筆。司徒文靜很是得意,拿到王連山麵前顯擺,就此被王連山纏上,非要她教他識字不可。於是,司徒文靜當起了夫子,每天黃昏後就在院裏的一塊青石板上,用毛筆蘸水在上麵練習寫字,順便教王連山認字。

有了王連山這個幫手在,司徒文靜采的藥材特別多,有時多的兩人都拿不了,隻好租用本村王大爹的牛車。隔兩日進一次城。這樣的日子忙碌而充實,司徒文靜幾乎忘記了剛穿越時的彷徨無助。

三個女人一台戲,女人多的地方話多。村口有一條小河,河埠頭就是麻柳村的娛樂八卦中心。司徒文靜剛來麻柳村時也一度成為女人們關注的對象。